我玩手機的經歷

前幾天小米發佈小米10和10pro,沒多久就有人曝某直播間翻車並附截圖(其實我不太關注這些,用miui手機太久了,有些膩了,新款手機上市,我只關注了相關下參數信息)

前幾年還不少廠家搞發佈會爭一爭,現在就那麼幾家了。

還記得,第一部智能手機是諾基亞(以現在不講算是半智能吧)c5-03,那會5800要2000多吧,樣子不錯,5230太笨重,選c5-03是因為樣子小巧,還帶wifi功能,當時1500買的,好像。還有一款5230改小款,沒有wifi,樣子也還行,忘型號了。那會都在實體店買,還不流行在網上買東西。買來因為能裝軟件,什麼qq,來電管家,改字體什麼的,覺得挺智能,也養成經常手動結束後臺的習慣,當時還用鳳凰刷機折騰過幾次,第一次刷機也是那會,後來在江蘇的時候被偷了������。

然後買手機,安卓已經出來了,因為用的電容屏體檢而且全觸控,又大屏。買了一個新牌子叫什麼的忘了256內存的,唯一不好就是喇叭用料太差,經常接不到電話,哪能行,就要換手機,當時去店裡看了下代號戴妃(有人知道什麼型號麼 ������)樣子不錯,但是沒有前置攝像頭,後來選了聯想a750(前置30w,後置500w),當時還有中興v880,什麼都是一代神機。後來樂蛙出來優秀ui,給這手機適配了不少版本,第一個版本出來我就刷了,不完善後來就刷回官方,但覺得比官方好看,後來穩定了就刷樂蛙用的一直。樂蛙現在在國內都沒有聲音了。

用了一年多,開始卡了,正好屏也摔碎了,考慮換手機了。女朋友那時用的是紅米1s移動td版,因為她買那手機時我還不認識她,見他用的聯通卡,好奇,告訴我說賣手機那告訴她聯想3g網絡好信號快。這事笑了她好久。其實那時在代工手機廠(智能安卓)上班,對手機硬件,組裝測試都有一定了解了。

選手機發現有款全網通的-努比亞z7,中興下面子品牌。z7系統有三款:z7mini(4.7寸).z7max(5.5寸)和z7。當時還怕5.5寸大了,先的z7mini,看官方宣傳還挺牛逼,能拍⭐️⭐️(星星),雖然我沒拍過 ������,用的801處理器。手機到手,屏幕細膩,機身輕薄,前置500,後置1300(配置又上一個臺階啊)忽悠她也一起買了兩部 ,女孩子用手期從不去更新系統什麼的,能用就好,很多可能到手出廠系統到壞都是。我看不過去了,拿來給她更的,

只是這是全網通只能算1.0:電信只能插1.聯通移動隨便插,如果兩張卡,卡1電信的話,用電信上網,卡2就無法使用。後來官方更新了方案,卡2可以使用,換電信卡上網要重啟下換基帶,而且卡2只能2g網絡。這時電池就不能更換了,而且電池只有2300,那時小米也在給別家適配ui,刷過,還不錯,相對比較人性化,小功能全面。

然後紅米3,以及一代神機紅米note3高通版(其實先出來mtk的,呼聲說高通版更好,又出的高通版本)選擇它,另一個原因是,MIUI當時有一個功能:通話分鐘數可以單獨購買,即時生效好像30塊錢有500分鐘好像。

收過一個二手的360n4s,太重,又轉手出去了。後來紅米note4。中間還體驗過魅藍note3,flyme對起的小清新這詞,該有的都有,就是沒小米全,手感也是很ok,就是感覺都是4000電池,沒有小米的經用。一直用小米家手機,紅米note4x,小米note3和榮耀9,紅米note5,收過一個9.9新s5pro,拍照都卡頓,又轉出去了。現在用的z5.

總體感覺,中興努比亞,魅族,聯想,華為,小米。感覺小米手機做工還是差那麼點,但是ui起步早,最人性化,小愛也是最ai的。只是用久了,對系統審美膩了,可能去做lot去了,和所謂的ai去了,不過現在。沒有自己的硬件技術和軟件技術(雖然有合作),得看別人臉色行事,不過我們都得感應雷總,讓多少人用的起手機,miui系統讓多少人覺得手機如此方便個性。

華為,下血本硬搞軟件硬件(有做別的輔助,前期拿錢往手機上貼),現有有成色了,加上愛國潮,以及國外打壓不慌還忙應對,還不吃虧,已經是手機行業老大了(蘋果和三星除外,一個有自己的封閉系統,一個硬件全能選手)。國內已經是大半江山在其旗下了(不得不不承認),不過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中興幾經打壓,也就偶爾能發發聲,表示存在感了。聯想是最能折騰,a.p等系列,樂檬,zuk,收購改名,感覺跟中興存活率小的可憐了。魅族有珠海國企入股,還是希望唯一有全白色面板的不跟大流的手機廠商帶個黃埔軍校稱號的flyme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