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前半生的奮鬥史告訴你:人生前半段,你的每一次努力都算數

西漢王莽的人生標籤,經過史書的多重修改和人們的口口相傳,似乎已經定型在了 以下三個類型:

“道德的偽裝者”——他信奉儒家,是一位虔誠的儒家學者;

“西漢的終結者”——他篡奪王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陰謀家;

“歷史的穿越者”——他推行改革,是一名狂熱復古主義分子。

縱觀王莽的一生,兩極分化極其嚴重。

以篡漢稱帝作為分水嶺,人生前半段的王莽,從落魄潦倒、默默無聞的官二代,突破各種人生枷鎖,打倒各路神仙妖魔,以人人稱頌“道德楷模”為標籤,硬生生將一手爛牌打出了王炸。

王莽用他無比的隱忍、剋制、精進、算計以及可能的理想,為後世的我們樹立了人生逆轉的典型模版。

王莽前半生的奮鬥史告訴你:人生前半段,你的每一次努力都算數

一、調整心態,恭儉立身

初,太后兄弟八人,獨弟曼早死,不侯;太后憐之。曼寡婦渠供養東宮,子莽幼孤,不及等比。《資治通鑑·漢紀二十三》

王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漢成帝的老媽王政君是他的姑姑,他的諸多叔叔伯伯都是當朝大官,尤其是伯父王鳳是正國級的大司馬,位高權重,一手遮天。

遺憾的是,王莽的父親王曼英年早逝,孤兒寡母的一家並沒有受到家族的蔭庇,王莽從小也沒有直接享受到家族賦予他的政治資源。

其群兄弟皆將軍、五侯子,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遊相高。莽因折節為恭儉,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養孤兄子,行甚敕備;又外交英俊,內事諸父,曲有禮意。《資治通鑑·漢紀二十三》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他的堂兄弟們憑父輩當時的地位恣意奢華,在車馬聲色放蕩遊樂方面互相競賽的時候,王莽沒有抱怨沉淪、沒有憤世嫉俗,反而是積極調整心態,在不同人生賽道上碾壓同輩兄弟

王莽前半生的奮鬥史告訴你:人生前半段,你的每一次努力都算數

王莽非常聰明地實施了“孝行為先,恭儉立身”的人生戰略,將“德行孝道”作為自己的人設標籤

他屈己下人,態度謙恭,勤學苦修,學識淵博,穿著像儒生。侍奉母親跟寡嫂,撫養亡兄的孤兒,十分盡心周到。同時,在外結交的都是些俊傑之士,在內對待諸位伯父叔父,能委曲遷就,禮敬有加。

在士族大家看來,王莽簡直就是一股“清流”,與驕奢淫逸、攀比豪華的社會風氣形成了鮮明對比。朝廷上下無形中對王莽的人設形象加分不少,連唐代詩人白居易感嘆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王莽前半生的奮鬥史告訴你:人生前半段,你的每一次努力都算數

二、善做善成,積小成大

王莽積極抓住了事情發展的主要矛盾,成功進入仕途,實現了人生的第一次轉折。

王莽知道,自己最大的優勢是王家諸位伯父叔父的親屬關係,與他們搞好關係對於自己今後的發展至關重要。他始終保持了謙恭低調的生活狀態,定期到各位叔叔伯伯家裡請安問好,沒事混個臉熟,從來不提要求,禮敬有加,讓人憐愛。

大將軍鳳病,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鳳且死,以託太后及帝,拜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資治通鑑·漢紀二十三》

在王莽的各位叔叔伯伯中,王鳳官任大將軍,是朝廷數一數二的人物,影響力非常大。王莽對他尤其上心,在王鳳病重時,王莽親自侍候他,親口嘗藥,一連幾個月都不解衣入睡,蓬頭垢面地盡心照顧。這讓王鳳非常感動,自己的兒子都做不到啊!於是王鳳在臨終前,把王莽託付給太后王政君和漢成帝,王莽因此被封為黃門郎,以後又升任射聲校尉,從此正式進入了官場。

王莽前半生的奮鬥史告訴你:人生前半段,你的每一次努力都算數


久之,叔父成都侯商上書,願分戶邑以封莽。長樂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陳湯等皆當世名士,鹹為莽言,上由是賢莽,太后又數以為言。五月,乙未,封莽為新都侯,遷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資治通鑑·漢紀二十三》

當王莽步入仕途之後,其長期以來的人設表演和親情投資,開始逐漸發生化學效應。

經過王鳳的推薦,王莽成功進入了王家和社會大眾的視野。他們的叔叔伯伯忽然發現,原來那個經常來家裡請安的窮親戚居然還是品行優良、德才兼備啊。王家那幫窮奢極欲的二代公子哥簡直天上地下啊。

他的叔父成都侯王商上書,表示願分出自己封地上的土地和百姓,請求皇上封給王莽。長樂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陳湯等一批當代名士,也都為王莽積極美言。漢成帝因而認為王莽非常賢能,同時王莽的姑媽、太后王政君又多次向漢成帝提及王莽。於是,漢成帝便封王莽為新都侯,升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

勿以善小而不為。王莽的這一段經歷再次證明,千萬不要忽略生活中、工作中的小細節。

很多積極的正面的事情,一定要長期做、堅持做,可能短時間內沒有效果,但是隻要週而復始地去做,總能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回饋,這種回饋也許是有形的,也許是無形的,但都會成為我們的標籤和財富。

王莽前半生的奮鬥史告訴你:人生前半段,你的每一次努力都算數

三、節操愈謙,廣播名聲

宿衛謹敕,爵位益尊,節操愈謙,散輿馬、衣裘振施賓客,家無所餘;收贍名士,交結將、相、卿、大夫甚眾。故在位者更推薦之,遊者為之談說,虛譽隆洽,傾其諸父矣。《資治通鑑·漢紀二十三》

王莽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好青年。當王莽正式在政治上奮鬥人生的時候,他的視野遠遠超過了一般人的目標。當他的爵位越高越尊貴,他的禮節操守就越謙恭。他經常把自己的車馬、衣物、皮裘賙濟給門下賓客,而自己卻家無餘財。他還收羅贍養多位名士,結交很多將相士卿、大夫,為自己贏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故在位者更推薦之,遊者為之談說,虛譽隆洽,傾其諸父矣。《資治通鑑·漢紀二十三》

由此,在位的官員輪番向皇帝推薦他,善遊說的人也為他到處宣傳,虛假不實的聲譽隆盛無比,壓過了他的諸位伯父叔父。

公元前8年,年僅38歲的王莽被漢成帝任命為大司馬,繼四位伯父叔父之後,成為朝廷的輔政大臣。這個時候,王莽更加剋制自己的慾望,更加追求自身的名聲:

欲令名譽過前人,逐克己不倦。聘諸賢良以為掾、史,賞賜、邑錢悉以享士,愈為儉約。《資治通鑑·漢紀二十四》

王莽前半生的奮鬥史告訴你:人生前半段,你的每一次努力都算數

有一次,王莽的母親患病,公卿列侯都派夫人去探問。王莽的妻子出來接待,衣著樸素,衣裙不拖地,穿著布圍裙。看見她的人,還以為是奴婢,詢問之下,才知是王莽夫人。

上面這個事例還好說,不過是穿的樸素點,為人低調點。但是下面這個故事則讓人匪夷所思:

漢哀帝繼位後,王莽失勢卸職,避居於封地新都,閉門不出,安分謹慎,以求自保。期間,他的次子王獲殺死家奴,王莽嚴厲責備王獲,命他自殺。

要知道,家奴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種私有財產,即便錯殺了也頂多是賠錢就可以了事了。而為了自保、為了名聲,王莽甚至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可以逼死,簡直是嚴以律己的極致典範啊。

在國三歲,吏民上書冤訟莽者百數。至是,賢良周護、宋崇等對策,復深訟莽功德;上於是徵莽及平阿侯仁還京師,侍太后。《資治通鑑·漢紀二十四》

王莽在自己封國的三年時間裡,官吏百姓上書為王莽呼冤的,數以百計。當時的賢良周護、宋崇等在朝廷與皇帝的對策中,都是大大頌揚王莽的功德,為他辯冤。漢哀帝於是徵召王莽回到京師,讓他侍奉太皇太后。

能夠動用民間力量,二次啟動自己的政治生涯,可見王莽已成為在社會上的儒家形象深入人心,堪比聖人再現、周公在世。

在經歷了種種政治風波之後,王莽終於在公元前1年漢哀帝去世後,在其姑媽、太皇太后王政君的鼎力支持下,再次坐上大司馬的位置,主管尚書事,兼管軍事令及禁軍。其後,王莽擁立九歲的漢平帝登基,由王莽代理政務,得到朝野的一致擁戴。

王莽前半生的奮鬥史告訴你:人生前半段,你的每一次努力都算數

回看王莽前半生的奮鬥之路,這是一個落寞官二代追求逆襲的上位之路,也是一個一個臣子以德立身恭儉謙讓的升級之路。

總結王莽前半生的奮鬥之路,以下幾點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鑑:

1.始終保持積極的人生狀態。人生如牌局,拿到什麼牌是命,至於怎麼出牌,那就是每個人的選擇。王莽的出身有喜有憂,但他充分整合了自己的資源,將一手爛牌打出了王炸的炫麗效果。

2.堅持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一個人要發展、要成長,必須德才兼備,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與別人拼才華;明明有才華,卻偏偏比別人更努力。

3.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機會不是時時都有,能抓住一定要抓住。王莽的人生中,最大的轉機就是來自於他在王鳳生病時期無微不至的照顧。王莽此舉在當時肯定遭受了很多的白眼、非議,甚至是對其最在意的道德的抨擊,但是王莽知道這是他最重要的機會,所以不管不顧,堅持到底,最終憑藉這次機會王莽成功步入仕途,開啟戰鬥人生。

4. 給自己打造正能量的標籤。沒有人不喜歡有德行和操守的人。王莽最大的優勢,就是其一以貫之的道德標籤。從開始的王商封賞土地,到儒生大家和朝廷名士的共同舉薦、再到後來的百官萬民勸進,不管王莽是否在“演戲”,但不可否認的是王莽道德楷模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一個正能量的人設標籤,往往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氣。而有時候,運氣真的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