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當人們認同“成見”,成見才真的會變成一座大山

芥子雖小,可藏萬物,關注薇芥子,俗世紅塵中與你共同品味情感故事。

01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申公豹說,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這句話戳中了很多人的心中的苦楚,被“成見”困擾,就像陷入了人心的陷阱,無論如何掙扎,也難以逃脫。

申公豹是豹子精修煉成神仙,他比那些修煉不成的豹子們幸運很多,但是他看不到。在他的心裡,他和其他師兄弟不同,別的師兄弟都是人類修煉飛昇,只有他是妖。但是他的師傅未必真的這麼想。如果天尊對豹子精申公豹有成見,他可以不收他為徒,只收人類為徒就好。

師傅將帶靈丸和魔丸下凡的任務交給太乙地時候,申公豹感到不平,他自認能力強,哪裡比不上太乙?師尊這個決定唯一的解釋就是,他是妖,師尊不信任妖族,對他有成見。

但是同時,他認為師傅對他有成見,又何嘗不是一種成見?

而且,天尊是不是真的有成見,尚且未知,也許所有的一切都是申公豹自己認為的罷了。

當他認為這“成見”是真的,它才會真的成為一座大山,無法搬動。因為,他完全認同了這成見,就像親手為自己套上了枷鎖,哪怕只要輕輕一揮手,就能拿掉它,他也深陷其中,不願意走出來。他完全被自己的“成見”馴服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當人們認同“成見”,成見才真的會變成一座大山

02

很多時候,我們心中的想法未必是正確的,當用這些想法去評判人和事的時候,就可能變成了成見。當人們提到成見,一般都是有些貶義的,指的是對他人有偏見,這些偏見並不真實,從而讓當事人感覺委屈和不公平。

從這個角度來看,哪吒恐怕比申公豹受到的成見更深。申公豹是一個神仙,除了感覺到師尊對太乙比對自己好,也沒什麼實質上的傷害。但是哪吒不同,有人罵他是妖怪,拿各種東西砸他,排斥他,他一直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也知道自己不受百姓的歡迎。與申公豹不同的是,他開始反擊,捉弄那些對他有偏見的人,讓他們聽到他的聲音就感到恐懼,四散逃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也是在反抗他人的成見。

就像他對敖丙說的,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既然都是虛的,何必那麼在意?

敖丙說,妖族出生的時候,命運就定了。他和師傅申公豹都是被動地接受成見,否定自己,然後放棄自己,而哪吒選擇打破成見,與命運抗爭到底。

如果別人說他的話,他都當了真,那就真的像哪吒說的,活得不像個人樣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當人們認同“成見”,成見才真的會變成一座大山

03

現實生活中,活在別人嘴巴里的人,還有很多。

前幾天,一個好朋友跟我說,她媽媽特別偏心她的姐姐,小時候家裡有好吃的,讓姐姐先吃,買的禮物,姐姐先挑,所以她總是感覺自己是被忽視的那個,沒有人疼愛她,就連現在成年了,媽媽還總是說,等姐姐來了,不要說姐姐不對,她比較敏感,會受不了這些的。

一直以來,身邊的家人朋友也都說,她的媽媽對姐姐比對她好。朋友每次聽見這些話,都會感覺委屈,同樣是媽媽的女兒,待遇如此不同,從小到大幾十年都是如此,唯一的解釋就是媽媽喜歡姐姐更多一些。

但是細想之下,發現真實情況未必如此。

姐姐性格敏感,做母親的總是會多注意一些。為了安撫她的情緒,就每次都以她的喜好為準。

媽媽跟朋友說讓她照顧姐姐情緒的話,恰恰說明了,在媽媽心裡,朋友才是媽媽最貼心的人。而姐姐心思敏感,容易較真,媽媽未必是更喜歡她,更多的是不得不遷就她。反之,朋友善解人意,媽媽和她相處更加隨意,她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因此,朋友才是媽媽喜歡的孩子。

但是,當她聽見別人說的話,就會覺得自己才是那個被忽視的孩子,她認同了那些人的話,給自己一個錯誤的定義,以至於這麼多年來,和媽媽都不太親。

給這位朋友的建議是,不要被自己的成見矇蔽了眼睛,用心感受一下,每一個母親,都是無條件愛自己的孩子,即使有些不同,也未必是真的有偏心,也許有著特殊的原因。

哪吒之魔童降世:當人們認同“成見”,成見才真的會變成一座大山

04

申公豹,敖丙,哪吒,還有我這位朋友,可能都陷入了“認知陷阱”,每個人的經歷不同,認知陷阱的觸發也會有區別。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一個影響深遠的理論——認知ABC理論。A代表誘發事件(activatingevents);B代表個體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及評價,即信念(beliefs);C代表繼這一事件後,個體的情緒反應和行為反應的結果(consequences)。該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一個事件發生以後當事人所產生的情緒及結果,並不取決於事件本身,而是取決於其對這一事件的看法、態度、評價和認知水平。

通常,我們會認為事件的結果只和事件本身有關係,即A引起了C。其實不然,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當事人對誘發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C的更直接原因。

從這個理論來看,申公豹掉入了自卑帶來的“認知陷阱”。身為豹子精,他一直自卑,在這種心態下,看到外界的所有人都認為對他區別對待。事件A即他是豹子精,在他看來,結果C就是師傅對他有成見,他不受重用。如果認為事件A就是結果C的直接原因,那麼就錯了。申公豹對時間的看法,引起的情緒(憤憤不平)才是導致C的更直接的原因。如果他能改變B,那麼C也會隨之改變。也就是說,如果他自尊自愛,靜心修煉,師尊也會對他更加重視,結果C也會隨之變化。

哪吒的選擇就與申公豹不同,首先哪吒是魔丸降世,這是事實A,結果C是三年後,天雷會降下,摧毀他。如果哪吒認命,消極對待,摧毀就摧毀,那麼結果C是必然會發生的。但是哪吒改變了對這結果的看法(B),用一種積極的態度與命運抗爭,結果C也隨之改變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當人們認同“成見”,成見才真的會變成一座大山

05

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某件事情的看法,會改變其結果。其他人說的話,也不必全盤接受,小心陷入“認知陷阱”。

人類社會離不開與他人的交流,人們總是希望被他人喜愛,當有些父母對孩子給出定義和判斷時,可能會說出下面這些話。

“我看你也就這樣了,沒什麼出息。”

“我不信你能考上大學。”

這些話帶給孩子的,是對他未來的粗暴定義,如果孩子因此陷入“認知陷阱”,這可能影響他們一生。

夫妻,兄弟姐妹,朋友,或者領導和員工,同事等等之間,都要注意不要隨便給別人下定義,而我們也需要正確認識自己,不要為了他人的言語而放棄自己。

言語不會造成實質性的傷害,除非你自願被傷害。當成見被認同,才會真的變成一座大山。

-END-

哪吒之魔童降世:當人們認同“成見”,成見才真的會變成一座大山

感謝閱讀,關注薇芥子,俗世紅塵中與你共同品味情感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