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歡水》:是什麼導致他那麼“慫”?

12集短劇《我是餘歡水》,是正午陽光出品的首部純網播劇。其改編自餘耕小說《如果沒有明天》,由《都挺好》編劇王三毛、磊子操刀劇本,孫墨龍執導,侯鴻亮擔任製片人,郭京飛、苗苗、高露等人主演。有這樣的製作班底,觀眾對《我是餘歡水》的質感也放心不少。


《我是餘歡水》:是什麼導致他那麼“慫”?

《我是餘歡水》海報


《如果沒有明天》講述的是,懦弱、猥瑣、膽小的失敗中年人餘歡水,在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後,他以為自己人生進入倒計時,準備放手一“活”,反而活出平生的高光時刻。最後才發現,體檢報告出錯了。


“一個人在罹患絕症後活出第二次人生”這樣的故事設定,其實一點都不新鮮。遠的不說,去年束煥自編自導,岳雲鵬、佟麗婭主演的電影《鼠膽英雄》,也是相似的故事框架,但電影的豆瓣評分也就5.4分。


這很是考驗主創者的能力:並不新鮮的故事框架,如何拍出新鮮感來,如何打動觀眾。


從小說到網劇,《我是餘歡水》聰明的地方在於,它將這個故事搬到當代都市生活裡,給餘歡水貼上了幾個標籤,比如“中年人”“社畜”“小人物”,讓餘歡水的“慘”成為某一類人的縮影,這部劇也就具備了話題劇的基因。


餘歡水,的確是很多現代人的縮影。他最大的特點是,“慫”。一個慫的人,並不是壞人,就像餘歡水,也挺顧家,工作想做好,也很想討老婆歡心,對於難搞的鄰居他也能讓則讓。只是餘歡水的“好”,是建立在他懦弱和無能的基礎上。


他事業上一事無成,對領導只能唯唯諾諾;他賺不了什麼錢,老婆交待的事也辦不好,只能乖乖聽老婆使喚;他個性懦弱怕事,鄰居大週末裝修、鄰居養的狗不牽狗繩,他大氣不敢出一聲;朋友欠他錢明目張膽地不還,他也眼睜睜看著朋友耍狠走掉……


《我是餘歡水》:是什麼導致他那麼“慫”?

郭京飛飾演餘歡水


按劇中的臺詞說,餘歡水是“越活越沒人樣”。他一直在跟別人道歉,一直在說對不起,但這有時更令人反感了:餘歡水,你怎麼就那麼慫啊,你到底在怕些什麼啊。


《我是餘歡水》:是什麼導致他那麼“慫”?

餘歡水在公司也討人嫌


怕什麼?怕失去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此外還有房貸,餘歡水怕失去工作;他怕失去老婆孩子,想方設法討妻子歡心,屢屢弄巧成拙;他不敢與鄰居起衝突,因為面對他人的強勢,他怕遭受打擊報復;他不敢與朋友來硬的,怕這樣錢萬一就要不回來了……


《我是餘歡水》:是什麼導致他那麼“慫”?

餘歡水討債,反而像自己是欠錢的


不得不說,郭京飛的演技很好,將一個無能、懦弱、窩囊的“老好人”詮釋得入木三分,讓這稍稍有些誇張的劇情都顯得“合理化”了,並帶有強烈的喜劇色彩,許多橋段讓人忍俊不禁。


《我是餘歡水》:是什麼導致他那麼“慫”?

郭京飛演技好評


從彈幕到豆瓣短評,高頻出現的一個詞是“太寫實”了,這代表了觀眾對《我是餘歡水》的肯定。事實上,國產影視劇類似設定的小人物並不少,比如但凡大鵬、岳雲鵬等人主演的電影,八九不離十就是小人物的故事。不過,餘歡水更讓人心有慼慼一些。除了郭京飛的演技、大量細節的鋪陳外,還在於編劇熟稔話題劇的技巧,太瞭解觀眾的情緒痛點在哪裡了。


《我是餘歡水》將“中年人”“社畜”與“小人物”慘兮兮的現狀,一股腦讓餘歡水給攤上了,一點喘息餘地都不給。劇中的餘歡水,可比小說中的餘歡水,慘多了。人人都可以在餘歡水身上看到一點自己的影子。


《我是餘歡水》:是什麼導致他那麼“慫”?

“撲街”的餘歡水


話題固然是現實的化約,但很多時候,觀眾也只是借話題自我感傷一下,過於刻意的“賣慘”、過於刻意的對立,也就忽略不計了。何況,“賣慘”是為了“逆襲”,當餘歡水誤以為自己得了癌症,放手一“活”、大殺四方時,觀眾也會得到情緒上的宣洩,獲得一種爽感。


《我是餘歡水》:是什麼導致他那麼“慫”?

正午陽光的現代劇,什麼時候會出現正常一點的父母?


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最關鍵的反轉——餘歡水沒有罹患癌症。小說是在結尾時才揭曉,但餘歡水開心不起來,因為他已“一無所有”,他反倒後悔起來了——早知道就不要得罪人,“看來任何時候都不能把話說絕、把事兒做盡啊”。


卻原來,餘歡水那一腔孤勇,只不過像“夢一場”。在他得知他還將活下去後,他又重新變成那個窩囊的餘歡水。這是小說超越像《鼠膽英雄》這類敘事的地方——它沒有提供救贖和雞湯,由此更深刻地折射出現實困境的根深蒂固。要讓健康的餘歡水放手一“活”,太難了,就像這世上無數庸庸碌碌的中年人,哪怕知道自己活得窩囊,卻也將繼續這樣活下去。


但《我是餘歡水》沒那麼悲觀。劇版在第6集餘歡水就得知真相了,因為它要留給餘歡水尋回尊嚴的時間。劇版簡介寫道,“經歷了命運的捉弄,餘歡水依然堅守善良,強大內心,他挺直腰桿,理直氣壯地活出尊嚴,感知了幸福。”


完全可以預料的是,劇版會改掉小說沮喪悲觀的基調,它將擁有一個樂觀的走向,餘歡水會擁有一個光明的結局,就像《鼠膽英雄》裡的“岳雲鵬”一樣。


這樣的正能量有其價值。畢竟一個人的“慫”,個體是該承擔一定責任的。就比如劇中的餘歡水,愛撒謊、愛面子、虛榮,放手一“活”讓他看到自己的懦弱,活出了勇氣。這也是對所有庸碌中年人的鼓勵——何妨勇敢一點、真誠一點?


《我是餘歡水》:是什麼導致他那麼“慫”?


七八十塊錢的紅酒撒謊說是2000多元


但跟小說完全不同的結局,也註定會削減其社會批判性,因為普遍性的人性弱點,很多時候,也是一個社會問題。我們之所以無法成為“野獸”,僅僅是因為我們不夠勇敢嗎?劇版似乎在有意淡化這一點。

《我是餘歡水》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好看的劇,但願它不只是一部輕巧的、討巧的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