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那些“文正公”們, 成就最高的是哪一位?


諡法

逸周書·諡法解的記載為:

文: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勤學好問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信接禮曰文;能定典禮曰文;經邦定譽曰文;敏而好學曰文;施而中禮曰文;修德來遠曰文;剛柔相濟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萬邦為憲、帝德運廣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聖謨丕顯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純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與賢同升曰文;紹修聖緒曰文;聲教四訖曰文 。

正:內外賓服曰正;大慮克就曰正;內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潔曰正;圖國忘死曰正;內外無懷曰正;直道不撓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儀不忒曰正;精爽齊肅曰正;誠心格非曰正;莊以率下曰正;息邪詎詖曰正;主極克端曰正;萬幾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無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歷史上的那些“文正公”們, 成就最高的是哪一位?


文正公,一作文貞,開始出現於唐朝,魏徵死後,被追諡號為"文貞",魏徵是歷史上第一個被諡為"文貞"的名臣,後來做官的人都已文貞公魏徵為榜樣。到了宋朝,為避諱宋仁宗趙禎,改文貞為文正。後北宋司馬光提出了:

"文正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

司馬光認為:

文:是道德博聞,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極至。

經過他們的宣揚,文正從此以後被認為是人臣極美的諡號。

歷史上的那些“文正公”們, 成就最高的是哪一位?


那麼歷史上都有哪些大臣能獲得如此高的稱號呢?

唐朝時期

唐朝有魏徵、陸象先、宋璟、張說等人得到了文貞的諡號。在唐朝的時候,張說被諡為文貞,還是皇帝親自下詔,才結束了朝臣們關於張說該不該諡文貞的諡號的爭論。

北宋時期

北宋時承唐時的風氣,初年的幾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諡為文貞。到宋仁宗的時候,文貞才改為文正。宋朝得文正諡號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馬光、王旦、王曾、蔡卞、黃中庸、鄭居中、蔡沈等九名。

元朝時期

元朝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有吳澄、耶律楚材、劉秉忠、許衡、廉希憲、賈居貞。

明朝時期

明朝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有方孝孺、李東陽、謝遷、倪元璐。

清朝時期

清朝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有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八人。

從歷代諡號可見,文正公都是歷朝歷代的名臣賢臣,數量極少,加在一起四朝才26個人。他們所在的朝代不同歷史背景不同,所作所為也有差別,若要說誰成就最高是不能有一個決斷的。裡面最著名的三位,魏徵、范仲淹和曾國藩。那麼我們就簡單說說他們的生平成就,至於孰高孰低,大家來評判。

歷史上的那些“文正公”們, 成就最高的是哪一位?


魏徵

魏徵,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等成語就是出自魏徵。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號“文貞”。 葬禮從簡。 同年入凌煙閣。《群書治要》總編、《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康熙帝評價:人臣進言固當直切無隱,人君納諫尤當虛懷悅從,若勉聽其言後復厭棄其人,則人懷顧忌不敢盡言矣。每閱唐李世民、魏徵之事,嘆君臣遇合之際,千古為難,魏徵對李世民之言‘臣願為良臣,毋為忠臣

’,嘗思忠良原無二理,唯在仁君善處之,以成其始終耳。

歷史上的那些“文正公”們, 成就最高的是哪一位?


范仲淹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的宰相,還是有名的文學家。27歲中進士,開始入朝為官。從地方官到京官,皆有建樹。西夏來犯邊境吃緊是更是主動要求領兵戍邊,在邊境建立了堅固的大順城,把手兵家要地,令敵人如鯁在喉。成為宰相後,范仲淹主持了慶曆新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雖然遭到反對而失敗,但是范仲淹不得志期間也沒有失去本心,反而寫出了千古流傳的《岳陽樓記》: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歷史上的那些“文正公”們, 成就最高的是哪一位?


曾國藩

曾國藩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曾國藩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歷史上的那些“文正公”們, 成就最高的是哪一位?


主要成就

政治

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對“康乾盛世”後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於“士大夫習於憂容苟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癢之風”,“痛恨次骨”。他認為,“吏治之壞,由於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基於此,

曾國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時需用德器兼備之人,要倡廉正之風,行禮治之仁政,反對暴政、擾民,對於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懲。至於關係國運民生的財政經濟,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劑虛,腳踏實地,潔己奉公,“漸求整頓,不在於求取速效”。曾國藩將農業提到國家經濟中基礎性的戰略地位,他認為,“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縣,以重農為第一要務”。

受兩次鴉片戰爭的衝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並反對借師助剿,以藉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如他說過購買外洋器物……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

人格修煉

人格修煉對他事業有幫助。

首先是誠,為人表裡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於世。

第二個是敬,敬畏,內心不存邪念,持身端莊嚴肅有威儀。

第三個就是靜,心、氣、神、體都要處於安寧放鬆的狀態。

第四個字是謹,不說大話、假話、空話,實實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個字是恆,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獨”,舉頭三尺有神明。

他每天記日記,對每天言行進行檢查、反思,一直貫穿到他的後半生,不斷給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儉、要謙對、要仁恕、要誠信,知命、惜福等,力圖將自己打造成當時的聖賢。許多人都認為人格修煉是空虛的東西,認為修身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甚至還是迂腐的,但曾國藩一生的事業,修身才是他事業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國藩認為:“養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恆,二曰懲忿,三曰節慾,四曰每夜臨睡前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各行三千步。”養生之道,“視”、“息”、“眠”、“食”四字最為要緊,養病須知調衛之道。


這幾位都對社稷有匡扶大功,你最喜歡哪一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