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姓名念著好

記住姓名念著好

提起姓名,簡言之姓和名字,其實就是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漢字或符號而已。可現實生活中,卻有著非同尋常、可謂舉足輕重的實際意義,千萬不可小覷。

俗話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古今中外,人其實最珍惜自己的姓名。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道出了名字的淵源,尤其是近現代人對名字則更重視、更講究,從國家層面也日趨規範。凡此種種,可見姓名的價值魅力。

在人際交往多元化,角色轉換、人員流動多樣化的今天,記住人家的姓名則是情商與管理藝術的集中體現。也許有人會置疑,甚至會覺得故弄玄虛,但一個真實的例子令我感觸良多。記得在部隊連隊時,一般牆上都有一塊小黑板,上面記錄著連隊幹部諸如連長、指導員等的姓名值班表。某日一個下連隊一月有餘的新兵任連隊值班員時,當他接到一個電話時,滿樓道大聲反覆喊叫“蔡×電話”,孰不知蔡×即是連隊指導員,所幸當時蔡×指導員因事外出,否則讓部隊等級森嚴的蔡指導員情何以堪,當然這並沒影響良好的官兵關係。只是該新兵直呼其名喊電話的“故事”則一時間成了連隊笑話。一名與連隊幹部同吃、同住、同操課,朝夕相處一月有餘的新兵,居然不知道連隊指導員的姓名,足見這名小夥子“傻”的可愛,也側面反映出其情商的低下。

當然有人會說,這是部隊特定環境下的笑料。現在人際交往中對上級取而代之冠以“領導”稱謂,對尊長以“老師、前輩”稱呼,還有通用的“帥哥、美女”等交際辭令,足以應付人際交往中不知姓名的窘狀,用不著那麼複雜地記著別人的姓名。也許相對第一次陌生環境交往不無道理、切實有效,只是頻繁接觸或較長固定環境下,最起碼該記住人家的姓,或一旦生人來訪予以指引,不致張冠李戴、一問三不知。當然能記住別人的姓名則更好,在傳統禮儀的中國,這些都是對人的起碼尊重,更折射出一個人情商的高低。

人們常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個單位新老更替已是常態。作為一名領導或管理者,當自己置於一個新的環境或面對團隊融入的新鮮“血液”時,首當其中在全面熟悉環境的同時,其中儘快記住部下的姓名則是領導藝術的拷量。也許有的領導或管理者認為,主抓大事的精力都過不來,哪有閒功夫為這些平常小事所累,其實這是對待部下的根本態度與工作作風的顯現。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五種需求層次理論,其中就有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的著名論斷。當出於人生各種目的,有著美好憧憬的“追夢人”匯聚在單位領導手下,每個人都有追求人生價值實現、獲得尊重的良好期盼,可理想與現實間的差異卻總是令人噓噓不已。當一名領導或管理者能與基層員工打成一片,在重大聚會、基層調研等不同場合能夠叫出某個底層員工的姓名,無疑將起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暖人效果,這比平日空洞的說教強一萬倍。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新時代,迫切需要更多的領導與管理者多“接地氣”往基層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與基層員工架起“連心橋”,讓彼此相通的心近些近些再近些。由此不禁幡然聯想,高昂的戰鬥士氣、忘我的工作熱情從何而來?但願從發自內心記住人家的姓名開始。

每個人死後能留下的只有姓名,惟其能超越時間,甚至永恆。記住人家的姓名,念著人家的好,這並非不講原則的一團和氣,而是情商、管理藝術的綜合體現,是人世間應有的尊重與美德,更是凝心聚力、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