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教育强,中国才能强

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4集纪录片《教育强国》,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育领域扎实前行的足迹。使人顿生无限感慨,不禁为中国共产党的高瞻远瞩鼓与呼。

在人类经历的第一次浪潮——农业革命中,中国的农业文明举世无双,华夏大地也成为泱泱大国。当距今300年前的第二次浪潮——工业革命在欧洲开始时,中国闭关锁国,沉浸在农业文明的余晖之中。然而,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工业革命时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摧毁古老的社会。中国因落后而挨打,承受百年屈辱。

如果追问我们究竟什么“落后”?表面看是工业落后。在庞大的农业大国里,其文明和文化、生活方式基本与工业化背道而驰。冷兵器与热兵器对抗,结果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我们几乎没赢过。

期间,中国有很多政治家思想家也在思考,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落后就要挨打。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治标”,出现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而帝国主义则横行于世界。据有关文献统计,到1935年,全球面积的85%在欧洲的统治下,统治人口达到了全球的70%。

显然,“落后”的深层次原因,不仅是工业落后,也不仅是要治标。更需要治本。在中国,这个“本”就是教育。教育落后直接导致工业落后,然后导致国体落后。

现代教育的起步是识字。不认识字,一切跟上世界的工业变革都是零。

1909年清廷第三次教育统计,当年全国在校学生数约100万,加上各省简易识字学塾和私塾的学生,以及原科举制下受过旧学教育的人口,包括粗通文墨者,总数约300万左右。不到清朝4亿人口的1%。中国人口的识字率只有清朝统计过,但历朝历代的人口识字率也超不过5%。

又过了半个世纪,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口达到5.4亿人。绝大多数是农村人口,文盲率达95%以上。

共和国一成立就高瞻远瞩地确定把“让广大人民迅速掌握和运用文字”作为立国之本。这是把落后农业国改造成现代化工业国的必经之路。正是这个国家针对教育的行为,为新中国70年的发展,尤其是后40年的改革开放,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新中国教育制度的初心是普及教育,是对旧的教育制度彻底改造,使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能够受教育。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起,国家从识字切入,针对5.4亿中国人中的15-40岁人群,进行各种形式的“扫盲运动”。

紧接着对汉字改革(繁改简,文言改白话),同时制定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结果,在1956年春节,中国就开始使用简化字写春联,并用普通话拜年。

经过半个世纪持续不断努力,中国从解放初小学入学率不到20%,提升到现在的94.2%。九年义务教育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

据200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中国识字率达到90.9%。而今天,中国人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摆脱了文盲半文盲的时代,进入到全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新时代。

正因为共和国的教育优先,正因为我们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使中国终于在第三次浪潮——信息革命到来之际,通过改革开放,搭上了世界发展的高速列车。当中国古老文明插上现代教育翅膀,焕发出崭新的科学技术、人文思想,让世界刮目。

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回望历史,敢想象识字率不到5%的中国还会有计算机、手机吗?还会有各类电器的普及吗?即使有,我们能对微信、微博、支付宝运用自如吗?世界那么大,你能去看看吗?我们能与世界同步吗?

新中国的70年,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很短,但它在华夏五千年历史上却至关重要,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中的地位。这一切,又都关乎教育,关乎我们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关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

只有教育强,中国才能强!

只有教育强,中国才能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