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基督山伯爵》:那些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還會殺死你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文豪大仲馬的長篇小說,這個故事在人類近代歷史的黑暗時期鼓舞了很多人。

1842年大仲馬遊歷地中海,登上基督山時靈感突發,決定以拿破崙百日王朝為背景寫一篇長篇小說。大仲馬提筆時,距離拿破崙死去已經21年了,隨著法國戰神和他的軍隊的失敗,法國的封建王朝復辟了。

重溫《基督山伯爵》:那些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還會殺死你

大仲馬於1844年8月28日開始在法國巴黎的《議論報》上連載這篇小說,到1846年1月25日結束,共136期。

小說主人公愛德蒙·唐泰斯是一位水手,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大副,機緣巧合,為拿破崙送信(此時的拿破崙第一次失敗,正著手建立百日王朝)被自己的好友弗爾南出賣。主人公被當局逮捕,送到死牢裡終身監禁。關押期間,主人公的父親貧困飢餓而死。弗爾南搞臭了唐泰斯的名聲,還霸佔了他的未婚妻。

不久拿破崙東山再起,主人公的朋友弗爾南作為一名法國軍人私通英國,依靠投靠外國攻打自己的祖國官運亨通,並且在隨後的戰爭中靠出賣有恩於自己的上司而當上了中將,最後福爾南還打死了自己的上司,更是把上司的女兒賣為奴隸。

在監獄裡的主人公則忍受了漫長而黑暗的14年生活。

就在主人公要瘋掉的時候,他結識了傳奇式人物法利亞教父。法利亞數十年來在監獄裡挖掘地道準備逃跑,卻不小心挖到了主人公唐泰斯的牢房裡,並得到相處機會。法利亞像導師一樣傳授主人公物理、化學、金融、歷史、政治等各類知識,還訓練他搏擊和擊劍。法利亞還告訴主人公,在基督山島,有一處巨大的寶藏。


重溫《基督山伯爵》:那些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還會殺死你

大仲馬筆下主人公,經過14年洗禮,就像金庸小說的主人公一樣,脫胎換骨。

不久後法利亞去世,唐泰斯移花接木,鑽入獄卒給法利亞準備的麻袋,逃出虎口,來到基督山島。根據法利亞提供的線索,唐泰斯找到了埋藏在島上的大量古代寶藏。

然後就是復仇,也是《基督山伯爵》最激盪人心的部分。唐泰斯化名基督山伯爵,經過長期的籌劃,終於在法國上流社會混出一片天地。隨後他設計讓弗爾南的未婚妻帶著兒子離開了他,還揭露了他的一些卑鄙的行徑,最終讓福爾南身敗名裂最終自殺。

基督山伯爵的經歷從平民到階下囚,再到法國上層社會,向人們展示了法國在拿破崙死後的社會狀態:人們憂鬱而壓抑,偽君子當道。


重溫《基督山伯爵》:那些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還會殺死你

大名鼎鼎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靈感就是來自於《基督山伯爵》。

人生大大落大起,酸楚與希望,在文學作品中被很好地展示。小說或者電影的主人公們在監獄中忍辱、負重;學習、鍛鍊;刻苦、努力時,可以讓許多身處艱難的人們感同身受,倍受鼓舞而不放棄希望。

年輕時曾經一度感慨《基督山伯爵》作為一味精神補藥,既有力量,口感也不錯。

前些日子,突然得知《基督山伯爵》原來與許多小說一樣,主人公是有現實中的原型的。原來大仲馬從1838年出版的《關於路易十四以來巴黎警察局檔案的回憶錄》裡讀過一個叫做《復仇的金剛鑽》的真實故事。而這個故事除了結局之外,與《基督山伯爵》的走勢幾乎相同。

《復仇的金剛鑽》裡講了一個法國鞋匠準備結婚,卻被朋友誣告入獄坐了七年牢,出獄後得到了一位教士的照顧,這位教士臨死前還給了他一筆寶藏-----到這裡為止,連寶藏這個無比偶然、只有故事裡才發生的因素,現實生活中的鞋匠也得到了。隨後鞋匠像基督山伯爵那樣,化妝返回巴黎復仇。結果,鞋匠自己被殺死了。

尼采說,那些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將會使你更強。但是經過了對《基督山伯爵》原型的認識後,似乎看起來那些不能殺死你的,最後還是會殺死你。而且就《基督山伯爵》小說本身而言,期間的巧合因素太多,如果一個人在現實中遭遇了主人公唐泰斯的遭遇,一個階下囚,想要對一名將軍復仇,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重溫《基督山伯爵》:那些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還會殺死你

莫說那筆神奇的寶藏從何而來,就算真的有了這筆寶藏,財富、地位、力量的差距,又哪裡是一朝一夕可以抹平的?

人的一生走來,坎坎坷坷,難免會遇到一些令我們痛苦的人,在生命隨後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在頭髮斑白時都不能忘記。現實中我們不可能取得基督山寶藏,那些不能忘卻的仇恨是否一定要去了結?

這或許就像磨刀石對刀所造成的不可彌補的損耗,如果我們沒有被消滅掉,最終確實變得強大。但如果要向磨刀石報復,被殺死後也就無所謂是否強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