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德國人救了25萬中國人,82年後,他的孫子向中國求援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

疫情只是暫時肆虐,

友誼卻可以天長地久。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一句古老的德意志諺語,

把一場跨越80多年的互助,

永遠記錄在中德交往的歷史長河中。

這一場守望相助,

歷經三代人,

跨越了82年。


1、德國醫生求援中國,外交部竟特事特辦


2020年3月底,新冠肺炎在德國肆意的時候,中國駐德國館收到一個求助信,寫信的是一個德國海德堡醫院的普通醫生,以私人名義給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寫信求援,急需一批抗疫藥品,這批藥除了救他自己和家人,也想救他的患者,而這種藥品是中國企業生產的。


1位德國人救了25萬中國人,82年後,他的孫子向中國求援

△托馬斯·拉貝


吳懇大使接到這個醫生的私人求救後,竟然動用了國家力量,滿足了他的求助。中國外交部與國家工信部緊急行動,特事特辦,快速找到了製造這種藥品的浙江企業。這家企業得知情況後,當即決定免費捐贈,並很快交到了托馬斯·拉貝醫生手上。

不久,南京方面也得知了托馬斯·拉貝的需求,南京藥企、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等紛紛行動起來。短時間內,620瓶指定藥品、200套防護服、30000只口罩等籌措到位。南京還向海德堡市政府、海德堡大學醫學院捐贈醫療物資。


這次援助行動被認為是中國對外救援中,

一次最特別的救援,

一次最快的緊急援助。

外媒評價,

這個醫生的私人面子和能量,

超過了一些國家的政府。

那麼,

究竟是什麼人這麼大的面子?

究竟是什麼事要這樣特事特辦?

這件事,

我們還是要把歷史鏡頭推到83年前,

講述一個南京大屠殺的故事。


2、“中國的辛德勒”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南京大屠殺開始。拉貝親自出面組織組建起“國際安全區”,挽救了25萬中國百姓的生命,被人們稱呼為“洋菩薩” 。日軍在南京市內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無辜群眾和已經放棄抵抗的中國士兵,拉貝挺身而出,組建了由他任主席的“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為中國難民提供庇護。


1位德國人救了25萬中國人,82年後,他的孫子向中國求援

△拉貝夫婦


拉貝讓無數的中國難民躲在他的家裡,他還在院子裡挖了防空洞以防日本飛機的空襲。而拉貝自己則堵在門口,用柔弱的身軀阻擋發狂的日軍。由於日本人拒絕承認拉貝的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這個民間組織,因此拉貝其實並不安全。但拉貝不為所動,他和日本人據理力爭,亮出了他的納粹黨員身份,並把納粹旗幟覆蓋在了屋頂。日本人不願得罪德國人,所以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拉貝保護躲在他身後的中國難民。


南京大屠殺過後,拉貝回到戰時的德國發表了多次演說,講述了自己的所見所聞,並向希特勒遞交了記錄暴行的膠片。約翰・拉貝被稱作“中國的辛德勒” 。約翰・拉貝不僅在當時拯救了20多萬中國人,還留下了拉貝日記這本記錄日本法西斯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鐵證。


1位德國人救了25萬中國人,82年後,他的孫子向中國求援

△約翰·拉貝被稱為"中國的辛德勒",其所著的《拉貝日記》被公認為是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史料,後被拍成電影。(電影《拉貝日記》海報)

1946年,64歲的拉貝開始衣食無著,為了謀生開始當拆卸搬運工,每天工作12個小時,生活艱辛,晚年過得很是潦倒。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意外收到了2000美金的匯款,落款寫著南京人民。


3、國際合作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知恩圖報”的民族。80多年前的出手相救,我們從未忘卻。中國人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感謝拉貝。而這次,這場跨越80多年的互助接力更是讓人動容。


在全球戰役的特殊時刻,中國人用行動闡釋了“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一東方理念,也印證了西諺所說的“患難中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在中國疫情嚴峻的時候,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眾伸出了援手。當疫情在全球多地暴發之時,中國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爾維亞、柬埔寨、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多個國家派出醫療專家組,向一百多個國家和多個國際組織提供包括普通醫用口罩、N95口罩、防護服、核酸檢測試劑、呼吸機等在內的物資援助,同時向世衛組織提供了2000萬美元捐款,支持其開展抗疫國際合作。中國更是將診療方案、防控方案等寶貴的抗疫經驗與各國充分分享,贏得多方讚譽。


病毒沒有國界,

疫情不分種族。

同舟共濟、守望相助

疫魔陰霾一定會離我們遠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