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難得一知己,師生如此,甚好

人生難得一知己,師生如此,甚好

【蘇軾(左)與黃庭堅(右)】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

蘇軾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兩人都是當時有名的大才子。其中,蘇軾還是黃庭堅的老師呢!

但是,說是師生,蘇軾與黃庭堅又更像朋友,像知己。黃庭堅經常和蘇軾相互調侃:

有個名叫韓宗儒的人,和蘇軾交情較深,這人喜吃羊肉,但時常錢緊。於是,韓宗儒隔三岔五給蘇軾寫信,蘇軾回信後,他就拿蘇軾的手跡換錢,買羊肉吃。後來黃庭堅知道了,就拿蘇軾開玩笑:“古有王羲之以字換鵝,今有老師以字換羊啦!”

人生難得一知己,師生如此,甚好

還有一次:

黃庭堅不但詩詞厲害,他涉獵頗多,書法也是一絕。他的草書詩承一個叫周越的人,但蘇軾卻不怎麼看的上週越這個人,常用周越的不足之處和黃庭堅開玩笑。在一次宴席中出了一個對子調侃黃庭堅:“蛤蟆水中真書出”。黃庭堅也拿蘇軾不善草書來說項,“蚯蚓泥中草寫之”。

這樣的調侃,細細品之,高雅有趣——這大概是隻有這對文采斐然的師生能夠做到了吧!

人生難得一知己,師生如此,甚好

在蘇軾仕途失意之時,作為學生,黃庭堅也會適時給予支持與鼓勵:

蘇軾一次去看生病的黃庭堅,聞到書房滿室的藥香,就說出“書房好似藥房”的話。黃庭堅何等的機敏,知道老師絕不是隨口一說,明白這是個上聯,立馬對上“學士乃是郎中”。在完美的完成了對句的同時,也寬慰了老師因屢遭貶謫,一時有些受傷的心。

這樣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讓每一個做過學生的人都羨慕不已。

人生難得一知己,師生如此,甚好

但是,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也絕不等於在思想上的苟同。套用一位國外名人的話,那就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這點尤其表現在詩詞上,黃庭堅在詞上雖然也向老師蘇軾學習,但是他“不為牛後人”,走出了自己的詞風特點,在詩文方面別開生面、開宗立派,不但超越了很多一時大家,還可與古人爭勝,最終成為了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一首《贈高子勉四首》之一:“妙在和光同塵,事須鉤深入神。聽它下虎口著,我不為牛後人。”可謂擲地有聲!

人生難得一知己,師生如此,甚好

就這樣蘇軾與黃庭堅這對師生大文豪,平等交流,不斷相互促進、共同成長,最終都被人們銘記於今!他們的師生關係,也成為了後世之人津津樂道的典範。

的確,這樣的師生關係是可遇而不可求,不知道大家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師生關係,或者自己也是和諧師生關係的受益者。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