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生活的煙火味最濃的地方

家附近有個菜市場。

每天一大早,菜販子和菜農就在一條小道兩旁,將攤位依次鋪開。蔬菜水果基本是直接堆在地上,講究的就在地上鋪個編織袋,大呼小叫地吆喝。

我喜歡在春天和秋天逛菜市場。

當東風和南風變為常態,天氣迅速轉暖。農民地裡開始產出一年中最早的蔬菜。

最讓人垂涎的是頭茬韭菜。

韭菜在地裡吸足了一冬天的養分,最早感受到春天的氣息。頭茬韭菜長得並不粗大,但顏色又黑又亮,包水餃、烙菜餅,格外得香。

但我同事說,其實第二茬的韭菜更好吃,既有頭茬韭菜的鮮味,口感又更嫩一些。

香椿也很誘人。

香椿要穀雨前的才好。穀雨前的芽肉厚且嫩,香味濃郁,香椿芽拌豆腐、香椿炒雞蛋,想想都流口水。春天的香椿芽用鹽醃透,放在冰箱裡,能吃一年。醃好的香椿拌上蒜泥,滴上幾滴香油,美味得很。

春天的暖風一吹,各種樹木長得飛快。香椿,像七八歲的孩子,一天一個樣,過了穀雨節氣,吃起來就有渣子了,也不再是芽,價錢一落千丈。

秋天,菜市場的東西就更豐富。

濟南南部多山,出產各種山貨。核桃皮厚的是傳統型,吃起來香,但皮厚、產量低。改良型皮薄好剝,產量也高。栗子從中醫上講補中益氣,但濟南產的栗子比河北遷西的味道稍差些。柿子高產,種植也多,菜市場上的柿子很便宜。還有山楂,用水煮熟,拌上冰糖,搗碎,就成了山楂醬,又酸又甜,開胃得很。

有時候菜市場還會有黃河裡打撈的野生魚,個頭大小不一,味道更鮮美,且價錢更便宜。

有個五六十歲的老農,連續好幾年在菜市場擺個攤,賣自家院子裡產的葫蘆。葫蘆可包包子、包水餃,一個葫蘆七八塊錢,夠三口之家吃上兩頓。

菜市場裡還可以看到各種真實的人。

有個老太太,95歲了,每天蹬著三輪車來賣菜,家裡有什麼就賣什麼。衣服穿得乾乾淨淨,見我給她照相,先把自己頭髮和衣服整理一下,對著手機鏡頭露出笑容。

”兒媳婦對我很好,她就是忙,也很累。"

是個豁達的老人。大概這也是她長壽的秘訣。

還有一個老太太,七十多歲。

我見到她時,她正賣菠菜。菠菜不多,也不水靈,應該是缺水的緣故。菠菜賣的很便宜,五毛錢一斤。我給她一塊錢,買兩斤。她不賣,只賣一斤。我只好給她五毛,再給她五毛。

原來,她不會算賬。

同樣是老人,是個老頭。

老人在地上擺了一些玉米棒子。一個年輕人挑出幾個,大概是不滿意玉米棒子的大小,不準備買了。老人抓住年輕人的手腕:“你挑了就得買!”

嚇得本來準備買他玉米棒子的我掉頭就跑。

菜市場入口處有一對夫婦,四十歲左右,擺攤賣水果。有一陣子,夫妻兩個天天吵架。吵架的時候,男的總是笑嘻嘻,還邊吵邊看著過往的買菜的人,就像是表演,滿臉成就感。妻子則氣得臉發紅。

換做是我,和這樣的人吵架,也要氣死。

在這菜市場買菜的,年輕人很少。旁邊一個小區樓下開了兩家菜蔬店,蔬菜水果要更精緻些,價錢當然貴多了,顧客基本是年輕人,買蔬菜水果很少有問價錢的。

最近,這個早晨開市、中午就散場的菜市場因道路拓寬,被取締了。就在附近,又開了一個新的菜市場,每個攤位都有遮陽傘,有桌子,比起蔬菜水果直接堆在地上,環境好多了。當然,每月要交攤位費。這樣無形中就把農民阻擋在外了。

還真有點懷念原來的菜市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