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喝咖啡竟損失76萬!這些習慣正在吞噬你的財富!

一杯拿鐵咖啡需要多少錢?

也許你覺得每天二三十塊不算什麼,但不知道你是否算過這樣一筆賬:每天一杯咖啡,一個月就能花1000多塊,一年就是上萬塊。

對於那些捨不得花上萬元買包,甚至捨不得每個月多花1000塊錢租個好房子的人來說,這筆錢算是“白花了”。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會有這些可有可無的習慣性支出。

比如手機包月訂閱的套餐,視頻網站的連續續費會員,貪便宜買的折扣商品卻根本沒用過……

這些因素讓你經常有“沒怎麼花錢,但錢就是沒了”的感覺,注意,這種慣性支出正在讓你離健康的財富生活越來越遠。

每天喝咖啡竟損失76萬!這些習慣正在吞噬你的財富!

拿鐵效應是耗光你積蓄的罪魁禍首

現在這個時代,無數人告訴你:只知道省錢的人,是沒有未來的;會花錢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但是,你是否知道,平日裡你不經意間花的那些錢,足以拉開與他人的差距?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夫妻習慣在每天外出的時候,一人買一杯拿鐵喝。他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直到後來,一位投資分析師為這對夫妻算了一筆賬:每天兩杯拿鐵的花費70元,一年就是25550元,30年就是76.65萬元......在時間的複利下,每天省下的拿鐵錢,竟足夠他們交一套房子的首付了。

這就是所謂的“拿鐵效應”。

這個詞是由投資顧問大衛·巴赫首先提出的,指的是日常中像買糖果、瓶裝水、雜誌、報紙還有拿鐵等不太引人注意的一些零散花費,竟有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效應。

就像小財妹,剛畢業那會,覺得自己已經步入職場,不能太寒酸,我就學著別人的樣子,每天喝一杯美式咖啡,每週找一家小資情調的餐廳請別人吃飯,每個月在商場刷卡買下一套化妝品或一個包包。

那時候的自己,工資不高,心氣很高,不想在消費上落後別人一步,卻忘了作為普通人的我,根本沒有超前消費的資本。

直到半年後,我才猛然驚醒:工作了那麼久,非但沒有攢下一分錢的存款,信用卡卻頻頻透支,竟比大學期間還要窮困。

原來,生活中那些我不曾注意到的“拿鐵效應 ”,竟在不知不覺中耗光了我的積蓄。

我終於意識到,不能再任由自己無拘無束地花錢了。

但凡對自己負責的人,都應該對未來有所規劃,都應該學會合理的配置自己的資產。

每天喝咖啡竟損失76萬!這些習慣正在吞噬你的財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拿鐵效應。

你可能並不經常化妝,家裡卻囤了幾十支口紅,別人一句OMG就不管是否合適的買買買;

你可能並不缺換季衣服,卻受不了品牌打折的誘惑,衣櫃裡能找出一大摞買來就沒碰過的衣服;

你可能並不是電腦發燒友,但卻總要為最新的遊戲換主機、鍵盤、顯示器。

如何減少這些拿鐵效應?

1.記賬瞭解自己的金錢流向

避免讓“拿鐵效應”導致你越過越窮的第一步,從記賬開始。

小財妹的朋友L,工作有兩三年了,每個月到手的工資也有8000多。

因為單位就在父母家的邊上,所以她不需要租房,也不用還房貸、車貸,平時也沒有什麼大的開銷,所以我十分不能理解為什麼她會是和我一樣的月光族。

她也嘗試節省自己的開支,但是也沒有什麼效果,大筆的開銷還有跡可循,小的花費真的是沒辦法每筆都能記住,然後她便來尋求我的幫助。

我叫她試著記賬看看,每花一筆錢都馬上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讓所有的開銷一目瞭然了。

一個月後,她跟我交流她的記賬心得:原來,花在小東西上的錢居然如此之多!

趁著超市打折囤積的日用品、路過精品店隨手買的小飾品、網購的動漫手辦、在網紅店買的零食......

就是這樣看似不起眼的一筆筆七零八碎的花費,積少成多也足以讓人咂舌。

而堅持記賬,可以讓自己從日常開支中總結出規律,避免自己又在不經意間增加不必要的開支。

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記賬培養自己的耐心,有規律地規劃自己的生活。

只有逼著自己看清在消費上的壞習慣,才能真正讓自己有所成長。

每天喝咖啡竟損失76萬!這些習慣正在吞噬你的財富!

2.強制儲蓄,進行財富管理

避免讓“拿鐵效應”導致你越過越窮的第二步,便是強制儲蓄。

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一對夫妻因為過年無錢辦年貨而發生口角,妻子責怪丈夫抽菸花錢太多,如果不抽菸就能省下過年錢。

為了證明這一點,妻子準備了一個儲錢罐。丈夫每買一包煙,妻子就往儲錢罐裡投入一包煙的錢。

等過年的時候,妻子把儲錢罐裡的錢倒出來,沒想到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一家人用這筆錢好好地過了個年。

從此,丈夫痛下決心戒菸,妻子也就沒有再往儲錢罐裡存錢了。然而,到了年底,他們卻發現:又沒有辦年貨的錢了。

夫妻倆面面相覷:“好像沒有大手大腳花錢了啊,為什麼又沒錢過年了?”

夫妻倆之所以又沒有辦年貨的錢,無非是因為沒有再強制儲蓄了。

許多人的儲蓄習慣是:收入 - 支出 = 儲蓄。

然而,由於各種無法看見的“拿鐵效應”,往往會導致儲蓄結果與預期背道而馳。

所以,強制儲蓄便是把公式換成:支出=收入-儲蓄。

比如說,每個月工資3000元,在發工資的那天強制將工資裡的500元存到另一張卡上,就當作自己沒拿過這500塊錢。

我們的生活品質並不會因為少了這500塊錢有所變化,因為人的適應水平、消費習慣會慢慢跟著調整。

而且,500或1000塊錢真的不經花,幾頓飯局或幾件小東西就沒了。但只要堅持存下來,幾年以後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

強制儲蓄,或許是月光族改變自己最好的途徑。

有了儲蓄的第一桶金,如何使用它成了關鍵,旅行、購物、帶家人享受,這些看起來固然是好的,但是很可能在花完後給你帶來短期的財務困擾,那麼怎麼樣才能讓這筆錢更有意義?

答案:進行財富管理。

對於已經有第一桶金的,而且這筆錢還不少的人,可以進行固收類產品和保險產品的配置,前者讓這筆錢更穩健的增長,後者則可以防範風險,如果個人風險承受能力較高,還可以進行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如股票、基金等。總之,短期來看節省下來的拿鐵因子可能並不能為生活帶來什麼改善,但是長期來看,如果減少了這部分沒必要的習慣性支出並加以合理運用,那麼將會給你帶來巨大的財富收益。

每天喝咖啡竟損失76萬!這些習慣正在吞噬你的財富!

有人說,所有的財富都不是唾手可得。

我們生活在一個消費慾望隨時都能得到滿足的時代,合理的消費能讓我們減少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但是,不合理的消費習慣,卻只會讓你在物質中迷失自我、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不要讓這些不經意的習慣,導致你越來越窮。

改掉不好的消費習慣,建立正確的金錢觀,不僅僅幫助我們更快地成長,也能更從容地應對未來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