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義孝:合格的鑼鼓手要像一個樂隊的指揮

黃義孝出生於1933年,是潮州大鑼鼓的一代宗師,也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打擊樂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2008年2月黃義孝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遺“潮州音樂”代表性傳承人。創新代表作有大鼓獨奏《強渡烏江》等,多年來致力於潮州大鑼鼓的傳承,先後培養了黃唯奇、陳佐輝、蔡琦、黃玉鵬等四百多名鼓手。


百師®人物 | 黃義孝:合格的鑼鼓手要像一個樂隊的指揮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潮州音樂代表性傳承人——黃義孝


心繫潮州音樂傳承


每週二、週三,吃過午飯,黃義孝會騎上腳車(自行車),從位於潮州市湘橋區鳳凰臺上沙洲村的家裡出發,沿著韓江,騎上五六公里,到達位於西湖邊的潮州師範,教該校藝術系的學生樂團打鼓。


這個學生樂團有30人,由於樂感好、手感好,只跟他學了不到兩個月,已能像模像樣地演奏完整的《拋網捕魚》等經典潮州大鑼鼓曲目。


百師®人物 | 黃義孝:合格的鑼鼓手要像一個樂隊的指揮


在黃義孝的工作安排表上,這位年近八十歲的老人,一週只有星期四是全休的,其餘六天,或早或晚都有教鼓活動。有十個學生是直接到他的工作室來學,有的是他親自上門去教。連週末的晚上,他都得到東門下塘村教村裡的鑼鼓班打鼓。


即便如此,黃義孝仍是感嘆,現在真正對傳統潮州大鑼鼓感興趣的年輕人,還是太少了。


百師®人物 | 黃義孝:合格的鑼鼓手要像一個樂隊的指揮


師範裡的學生,平時練得不錯,一到大三大四,要找工作了,很多也就放棄了。但這位鼓師沒放棄,他說幾十個學生只要有一兩個是真正感興趣的就夠了,他們就會把潮州大鑼鼓傳承下去。為此,不抽菸的他,將省下的錢買了鑼、鑔、深波、蘇鑼、嘀嗒(嗩吶)等全套潮州大鑼鼓樂器。


潮州音樂


潮州音樂是廣東三大樂種之一,是粵東地區民間樂種的總稱,除粵東地區外,還廣泛流傳於閩南、廣州、上海、臺灣、香港、澳門各地及東南亞各國和潮人聚居地。潮州市是潮州音樂的中心和發祥地。


百師®人物 | 黃義孝:合格的鑼鼓手要像一個樂隊的指揮


潮州大鑼鼓是潮州音樂最具代表性的組成部分,直接源於唐代以打擊樂為主的鼓吹樂,常在廟堂祭祀、迎神賽會或節日歡慶活動中使用。


2006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潮州音樂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百師®人物 | 黃義孝:合格的鑼鼓手要像一個樂隊的指揮


潮州音樂的形成年代久遠,淵源可上溯至晉隋,形成於唐宋,成熟於明清,清末則演變發展到前所未有的繁盛期,直至於今。較為完整地保留著唐宋遺音、華夏之聲、中原古韻。


因此,潮州音樂也被學術界認證為研究中州古樂和考證潮樂的“活化石”。


百師®人物 | 黃義孝:合格的鑼鼓手要像一個樂隊的指揮


潮州音樂包括潮州大鑼鼓、廟堂音樂、潮州弦詩樂、笛套音樂、潮州細樂、外江音樂(1933年以後改名漢調音樂)等六個樂種。過去,在潮州各地都設有鑼鼓館,在每年遊神盛會時演奏,樂器只用四面鑼、二副大鈸,屬清鑼鼓形式,俗稱“四鑼二鈸”。


據專家介紹,“潮州大鑼鼓”植根於潮州,其形成可以追溯至唐宋年代,後廣泛流傳於粵東、閩南和東南亞各地,有著“中華民族民間音樂瑰寶”的美譽。


潮州音樂的創新發展

1949年後,黃義孝積極推進大鑼鼓、絃樂的創新。60年代末,他創作了一個新的大鑼鼓獨奏《強渡烏江》;還有根據傳統整理的大鑼鼓曲目《拋網捕魚》。比如大鑼鼓獨奏,純曲樂,一人打五個鼓,氣勢不亞於整個鑼鼓班。


百師®人物 | 黃義孝:合格的鑼鼓手要像一個樂隊的指揮


當時有這個創新的點子是受舟山鑼鼓的啟發,黃義孝想人家是小鼓,幾個鼓就能演奏那麼長時間,為什麼潮州大鑼鼓不可以呢?剛開始他用四個鼓,後來覺得熱氣不夠,就加到五個。演奏過程中,有模仿飛機轟鳴聲、大炮爆炸聲、輕機槍聲、步槍聲,還有烏江怒濤的聲音,氣勢磅礴。


百師®人物 | 黃義孝:合格的鑼鼓手要像一個樂隊的指揮


黃義孝多年致力於潮州音樂的創新與傳承。他的大兒子,現在是星海音樂學院打擊樂系的教授。黃義孝的女兒也學了鑼鼓,現在是潮州師範學校的音樂老師。


黃義孝常對那些年輕一輩說,一定要學傳統藝術。傳統曲目是基礎,基礎打好了,你怎麼創新都沒問題。不打好傳統基礎就不要談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