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黃巢起義建立大齊政權,為何最終又被唐朝反殺?

唐朝末年的時候,由於社會矛盾尖銳,百姓處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中,所以為了尋找出路,頻繁爆發農民起義。其中黃巢起義作為在唐末民變中歷時最長,範圍最廣,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起義,自然會被歷史所銘記。

黃巢隨後更是建立了大齊政權,與唐朝政權對峙,對原本就虛弱不堪的晚唐政權造成了更加重大的打擊,使得他變得更加搖搖欲墜。

唐末黃巢起義建立大齊政權,為何最終又被唐朝反殺?

一、黃巢起義的背景

黃巢家祖上是賣鹽的鹽商家庭,自小也是一個比較有才華的人。

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記載:“黃巢五歲侍翁......報與桃花一處開。’”

雖說沒有曹植七步成詩的逆天才能,但也算是是一個優秀的小小少年了。但是在古代,並不是說有才華的人就一定能夠很快考中狀元,黃巢即便有才,卻總是屢試不第,名落孫山。

唐朝末年的時候,農民起義不斷,其中對黃巢起義影響較大的是王仙芝起義,而王仙芝起義則是因為當時關中大旱,百姓不說顆粒無收填不飽肚子就算了,朝廷還和吸血鬼一樣徵收更多租稅,完全不顧老百姓的死活。

於是王仙芝、尚讓等在長垣起兵,隨後黃巢也在家鄉帶領子侄響應王仙芝起義,王仙芝死後,餘部全部投奔黃巢,黃巢成為農民起義軍的新一代領導人,也就有了黃巢起義。

唐末黃巢起義建立大齊政權,為何最終又被唐朝反殺?

二、黃巢起義建立大齊政權

1、攻略唐朝多塊領土,隨後擁兵北伐

在唐朝的皇帝正做著自己的美夢時,已經成為農民起義軍首領的黃巢已經帶領著眾多起義軍開始了南征北戰的征途。

黃巢先是進攻汴、宋二州,在被唐將張自勉阻攔之後,又轉戰河南多個地區,接著順勢南下,與以前的部下合夥人王重隱會和,之後攻下了饒、信等州。

隨後黃巢帶領起義軍繼續一路南下,由福建攻入廣東,在公元879年攻佔廣州,更是活捉了駐守廣州的節度使。

起義軍一路南下,採用流動作戰的方式,足跡遍佈多省,攻略了唐朝的多領土。

在奪取廣州之後,起義軍在那裡稍作休整了兩個月,隨後黃巢開始北上,進行北伐戰爭,為了能夠擴大影響更是提出了禁止“刺史殖財產,縣令犯贓者族”的主張。

唐末黃巢起義建立大齊政權,為何最終又被唐朝反殺?

2、攻入長安,建立大齊政權

黃巢北伐的過程我在這裡就不用太多文字敘述了,總之在這個過程中,起義軍和唐軍互有勝負。

但是在公元880年的時候,黃巢帶領的軍隊就跟開了掛一樣,接連攻下了唐朝多座城池,到公元881年的時候,更是逼得唐僖宗倉皇逃亡四川,隨後黃巢領兵攻入長安。

按理說這個時候都城已經給大齊攻入了,唐朝也該滅亡了吧,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皇帝這個青山尚在,明朝暫時不會滅亡。

攻入長安的黃巢就在這裡建立了大齊政權,隨後開啟了燒殺模式,大肆屠戮唐皇室眾人,“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唐末黃巢起義建立大齊政權,為何最終又被唐朝反殺?

三、黃巢起義建立大齊政權,為何最終又被羸弱不堪的唐朝反殺?

1、齊軍將領朱溫叛齊,投降唐朝,隨後帶動更多將領投唐

唐僖宗雖然說逃向了四川,但是隨時也在等待反攻的機會。

公元882年的九月,齊軍將領朱溫在對陣唐軍將領王重榮的時候,先是被王重榮的三萬將士嚇到,加上齊國後方支援並不給力,對己方情況瞞而不報中央,最後朱溫在部下的建議下選擇對唐朝投降。

朱溫叛逃之後,對好些其他齊軍將領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朱溫在王滿渡大敗黃巢後,黃巢的手下在朱溫的勸說下選擇投降,畢竟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抵抗就是在負隅頑抗以卵擊石,而朱溫投唐之後的待遇看著還不錯,被任命為右金吾大將軍。

黃巢經此一役,不僅自己沒有享受到什麼好處,卻還丟失了好幾員大將轉投敵軍陣營,算是損失慘重。

唐末黃巢起義建立大齊政權,為何最終又被唐朝反殺?

2、因糧食短缺而食人肉,“敲骨吸髓”,慘絕人寰

齊軍陣營中的一員大將孟楷在進軍河南的時候,被俘虜隨後犧牲,黃巢知道自己又痛失一員大將之後,發誓要給他報仇,將部將全部屯守在溵水河岸。

但是當時的齊軍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他們並沒有充足的糧草,那駐紮的大軍總也要填飽肚子才能繼續與唐軍作戰。

為了解決飽腹問題,黃巢用了一個非常殘酷的方法,就是食人肉,無論男女老少只要被帶過來,就全部投入巨舂,稱之為“搗磨寨”,專門用來製造士兵們的“口糧”。

但是即便黃巢為了對陣唐軍而無所不用其極,最終的結果仍然是兵敗並難逃一死。

“黃巢入泰山,徐帥時溥遇將張友與尚讓之眾掩捕之。至狼虎谷,巢將林言斬巢及二弟鄴、揆等七人首,並妻子皆送徐州。”

唐末黃巢起義建立大齊政權,為何最終又被唐朝反殺?

總結:

各個朝代的末年,淳樸的農民被逼急了往往會選擇掀起一場場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但是很少能夠有人成功。

黃巢起義只是眾多起義中的一個,它曾經在黃巢的帶領下產生了很大的力量,讓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唐朝政權更加搖搖欲墜。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起義軍的首領黃巢為了自己的私慾,罔顧百姓的死活,最後對上一息尚存的唐朝,也只能落得被唐朝反殺的結果了。



《貴耳集·卷下》


《資治通鑑》


《舊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