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我終於明白了父親獨飲的樂趣

小時候經常看著父親獨自飲酒,下酒菜也不過是一隻鹹蛋,母親在一旁嘮叨:“一個人有什麼好喝的。”父親一臉滿足的喝下一杯,他環顧我們,小聲說:“你們不懂得。”

長大後,我終於明白了父親獨飲的樂趣

現在,我慢慢體會到父親的心情,辛勞一天回到家中,昏黃的燈光,溫暖的屋子,人到中年,這是自己一手創造的小世界,坐在桌子前,喝一杯酒,就變成自己的國王

“酒盞酌來須滿滿,花枝看即落紛紛。莫言三十是年少,百歲三分已一分。”這是白居易的《花下自勸酒》。一個人飲酒,沒有人勸,酒精催化出一種怡然自得的情緒,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慢慢排空煩惱,忘卻那些無聊,此時,酒是精彩的配角,昇華了情緒,很好。

長大後,我終於明白了父親獨飲的樂趣

大概是隨了父親的性子,我也喜歡一個人飲酒。偶爾下班後,我會回家做幾份小菜,拿一瓶白酒,細斟慢酌,看看書,看看電影。如果遇到有事兒晚了,懶得回家做飯了,就在附近找一個小館子,點幾盤小炒,要一支小瓶的白酒喝喝,在城市的一隅,看看窗外寒風中的行人,生活如此安靜平和。

乾隆時,有一位官員喜愛獨飲,酒後寫到:“頃來愛獨酌,頗得酒中趣。既無酬酢勞,亦無諧謔迕。”安靜平和,這就是一個人飲酒的樂趣。

長大後,我終於明白了父親獨飲的樂趣

現在社會中,酒桌上有一種不好的習慣,就是為了喝酒而喝酒,一方如果把另一方灌倒,灌吐,則是一種榮耀,值得四處誇耀。我討厭這種鬧酒的習俗,多好的美酒,都被這種牛飲糟蹋了。

如果一定要與他人喝酒,也要跟對的人一起飲酒,遇到不合適的人,坐在桌子前,心中就沒有酒意,只有應付,越喝越厭惡,一杯就醉,還會吐。如果跟對的人喝,好像酒量就來了。前些天,幾位校友、老友過來看我,好久不見,酒量陡增三分,喝了很多白酒依然不醉。

長大後,我終於明白了父親獨飲的樂趣

所以,喝酒是很莊重的事情,氣氛要夠,這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一個人喝酒,點到為止,不能酗酒失態。

這些年來我喝了不少酒,讀了不少閒書,也認識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我想,在這個忙忙碌碌的人潮中,這就夠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