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明帝蕪湖巧脫身

晉明帝蕪湖巧脫身

蕪湖鳩茲北面識舟亭,天際歸帆望沓冥。

松竹陰中孤塔白,樓臺缺處數峰青。

赭山人去生春草,江水潮回沒舊汀。

更憶於湖玩鞭跡,吳波不動客揚舲。

這首詩是清代詩人王士禎的《江行望識舟亭》,詩中的"鳩茲"、"於湖"是蕪湖的舊稱。詩歌的每一聯寫蕪湖的一處景色或名勝古蹟:首聯寫的蕪湖北面的識舟亭;頸聯寫的是"蕪湖八景"之一的"赭塔晴嵐";頷聯寫的是蕪湖名勝赭山,相傳古代楚國的鑄劍師干將曾在這附近鑄劍;尾聯寫的也是"蕪湖八景"之一,號稱"玩鞭春色"。"玩鞭"就是玩鞭亭,是宋代人為紀念晉明帝司馬昭遺鞭脫險的故事。

晉明帝蕪湖巧脫身

據說東晉太寧二年(公元324年),晉朝的大將軍領荊州牧王敦預謀反叛。這個消息被晉明帝司馬昭知道了,他不動聲色,穿上便衣來到蕪湖察訪。當時王敦正在午睡。夢見日環其城,驚醒過來。王敦從夢的預示推想晉明帝司馬昭可能來了,於是派了6名心腹軍士騎馬前去搜捕。

晉明帝蕪湖巧脫身

晉明帝看到有人追來,急忙飛馳而去。馬在路上拉了一堆糞,晉明帝為了迷惑追兵,就用冷水澆涼了馬糞。這時又看到旁邊有一個賣食品的婦人,晉明帝急中生智,走上前去把自己的那根七寶馬鞭交給婦人,對她說:"後面有騎兵追來,就把這馬鞭給他們看。"晉明帝說完之後就拜謝而去。

晉明帝蕪湖巧脫身

不一會兒,5個追兵趕到,問這婦人看沒看到有人騎馬逃去,那婦人倒也機智,說有個人騎馬路過這裡,還留下了一根馬鞭,人已去了許久了。婦人說完就把馬鞭交給那5名士兵。看到這寶鞭璀璨耀眼,5名軍士爭相傳看,愛不釋手,耽誤了追趕的時間。其中有名士兵又發現了路旁的馬糞冰涼冰涼,認為晉明帝已經走得很遠很遠了,便不再追趕,回王敦帳下去覆命去了。晉明帝脫險之後,等到王敦病重,軍心渙散之時,下令討伐打敗了王敦。晉明帝司馬昭遺鞭脫險,機智過人的事蹟就這樣在當地流傳開來。

晉明帝蕪湖巧脫身

從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早在晉代的時候,蕪湖就已是一方重鎮了。因此,正像王士禎的那首《江行望識舟亭》所體現的,蕪湖的名勝古蹟非常之多。蕪湖的自然景色也是很美的,它襟江帶湖,既有赭山、神山及大、小荊山這樣的名山,也有鏡湖、九蓮塘、馬塘、河塘及大荷塘等景緻各異的湖泊。蕪湖地處江南水鄉,物產豐富,人稱"近海魚鹽富,瀕淮粟麥饒"。到了近代,蕪湖被闢為通商口岸,大米貿易尤其興盛,"堆則如山,銷則如江"。成了與九江、長沙、無錫齊名的全國四大米市之一。而水陸交通的發達,又使這個風光明麗的江淮古城成為安徽東部的交通樞紐和旅遊熱點。

晉明帝蕪湖巧脫身

一休哥為你推送趣味故事,歡迎點擊右上方“關注“,每一天都有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