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这个道理,人生可以无悔

孩子经常为自己做过的一些事情后悔,虽然在我们看来都是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却让可怜的孩子经常梦中醒来,哀伤垂泪。这有些我当年的影子。

是的,我少年时候,也经常忽然悲痛莫名,不能自已。说是悲伤,也有悔恨;说是自责,也包含无奈。对于一个认真又带着几分倔强的孩子,这是个分量不轻的负担了。

这也是大多数人在童年少年乃至一生都未必绕得开的场景。被力量大的孩子欺负而无力抵抗的屈辱;在公众场合因为紧张而行为不当有失礼仪;猝不及防失去朋友的友谊;那些并不是非分之想原本就属于我们的东西忽然被意外拿走,等等,等等。

我相信,这些意料之外的突然打击,孩子遭遇过,我,还有你,也不可避免遭遇着。

这也是我读金庸小说时铭刻在心的两个人物名字,一个叫杨过,一个叫不悔。他们都是出乎意外男女结合的产物,在某些时候可能他们就不该发生不当出现,在有些时候又属于不能避免不可抗拒。

懂得这个道理,人生可以无悔

少年情深,读时热泪盈眶。事未必过,情何必悔!

少年时迈不过的那些坎,人到中年全都遗忘。生活中有足够多的经历让每个人不得不发现,少年时那些刻骨铭心的事情,都不过是天空飘过的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像走进陌生的丛林,迷路在所难免。我们需要的是在一次次迷失中找回自己,如此而已。

最害怕就是错误认为无过才能够无憾。圣贤如孔子,不也只落得惶惶如丧家之犬的结果?得与失,穷与达,荣与辱,很多时候与我们的努力无关。也正因为看破这个道理,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显然,他也看到了这个终极结论,这个带有不可知的宿命论观点。

不过,孔子这些圣贤的伟大与崇高就在这里,他紧接说出的下半句是: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就是说,既然富贵荣华是我追求不到的,那就毅然而然去追随内心的理想,做我义无反顾决定要作的事情吧。

人一生总会遭遇很多不如意的时候,这就是穷,是窘,是逆境。遭遇这种境地,经常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面临这种境地,淡然处置,却是一种考验。

孔子曾经和弟子子路在一起讨论过这个问题。

子路看着老师被拒绝、被冷落、被孤立、被排斥,愤然道,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吗?

孔子说;有啊。

孔子告诉弟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遭遇困境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迷失本心,小人则为了摆脱当前处境慌不择路丧失本性。

懂得这个道理,可以无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