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劍出鞘 "疫"路消殺

通訊員 張翼翔 黃 芳

賴長劍,汝南縣疾控中心副主任。疫情發生後,作為一名疾控戰線上的"老戰士",58歲的賴長劍出任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專家組成員,消毒組組長。他積極帶領消毒組隊員投入到抗疫"戰場",執行最危險的"消""殺"任務,牢牢築起抗疫第一道防線。

消毒殺菌是殺滅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的重要手段。"消""殺"就是直面病毒,到病人家中、病房內、密切接觸者房間裡、醫院發熱門診、公共場所中開展工作。作為一名"消殺"老將,賴長劍十分清楚消殺工作的危險性,為保障消殺隊員的安全,他按照特定場所消毒技術規範和不同階段疫情防控要求,對消毒人員多次進行技術培訓,嚴格要求隊員按程序消殺。疫情以來,他每天堅持帶領隊員對城區車站、道路檢查站卡點、疫情防控服務站、運送密切接觸者和運送檢測樣品車輛等開展環境消毒工作。指導定點醫院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一線臨床科室及隔離賓館環境消殺。每次消殺,他都要去現場指導,查看消毒效果。他也常常穿著防護服,揹著幾十公斤重的消殺藥液進行消殺和指導隊員規範消殺。有時一輪消殺下來,需要5、6個小時,刺激的消毒劑會令人咽喉幹痛,眼睛都睜不開。同事們擔心他年齡大身體吃不消,勸他不用親自操作消殺,他總是一笑了之,鼓勵大家共同堅持完成任務。2月2日-5日,他帶領隊員深入到梁祝鎮吳營村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與疑似病例家中,與其家人和22名密切接觸者面對面詢問和宣教居家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項,簽訂醫學告知書22份。從1月20日開始正式消殺以來,他和隊員們未休息過一天。止2月24日他帶隊消毒370餘次;緊急情況下的隨時消毒20餘次。

對醫學隔離觀察點的消殺工作是否做到位,是考驗防控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針對新東方賓館、新世紀賓館兩個醫學隔離觀察點化糞池流動的汙水糞便的消毒問題,他通過現場查看分析,創新消毒方法,採取用儲水罐加消毒液,儲水罐的底部安裝水龍頭的方法,消毒液緩慢注入流動的汙水中,確保了一天24小時對汙水持續消毒的效果,得到了市、疫情防控督導組的肯定和好評,並加以推廣。

同時,他承擔著全縣消毒工作的技術指導。每天諮詢電話不分晝夜、不計其數,他都一一耐心解答,悉心指導。他依託網絡開展對全縣衛生系統和其他系統的消毒人員進行了消毒藥品的成分、含量、用途、配比方法等項目的網上培訓;並在多個微信群和朋友圈發佈各種消毒液配比計算公式,及時有效解決了消毒人員的技術難題。他還根據自己的消殺經驗,親自撰寫印製《平煤神馬次氯酸鈉消毒劑使用說明》3000份,發到各鄉鎮、辦事處與縣直各單位,對全縣消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疫情防控以來,賴長劍日夜奮戰在抗疫消殺一線,身先士卒、不畏艱險、科學操作,帶領消毒組圓滿完成了疫情防控階段性工作任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和使命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