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在重演日本的悲劇

無限制量化寬鬆,美聯儲押上了美元的全部信用。

至此,美聯儲幾乎啟動了2008年金融危機採用過的所有“救市”措施,而且還有“創新”,下面的兩個表格,就是對比美聯儲在2008年和這次危機中的救市工具及措施。

美國正在重演日本的悲劇

美國正在重演日本的悲劇

我畫紅框的地方,就是美聯儲本次救市中最讓人爭議的新舉措:

購入企業債和債券交易所基金(ETF)。

因為,這是美聯儲首次購買開放式的純市場博弈的非美國政府機構支持的資產。這是美聯儲首次購買ETF資產,意味著他在為市場上某些公司發行的債券承擔風險。

美聯儲不再中立

眾所周知,市場經濟活動中,無論是投資、儲蓄、購買或者賣出資產,都是市場經濟主體們自己承擔風險、獲取收益。在這些活動中,央行必須扮演一箇中立的裁判角色,不能偏袒哪一家公司或者哪一類公司。具體來說,就是央行不能購買非政府機構所發行的債券或股票,否則就意味著政府或央行在補貼某個市場主體,這常常意味著巨大的不公平和利益輸送。

以美聯儲為例,在2008年之前,其資產負債表構成以國債為主體,還有早期的一部分黃金和SDR,這意味著美聯儲除了“偏袒”聯邦政府之外(如果全部是黃金就意味著連政府也沒有偏袒),在市場上是絕對中立的。

美國正在重演日本的悲劇

2008年的金融危機改變了很多,最重要的是,除了國債之外,央行還購入了大量的MBS(房地產抵押債券),這些債券不是由純粹的政府機構發行,而是由GSE(政府支持企業,類似於中國鐵路總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所發行——這就是人們覺得美聯儲不再中立的原因。

2008年之後,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中充斥著大量的MBS。

不過,GSE不管怎麼說,政府支持企業嘛,還是與政府有明確關係的機構,因為有了政府的擔保,購入GSE債券也勉強說得過去——就是更加偏袒政府了一些而已。

但是,這一次無限量化寬鬆中,明確提出所購買的資產中包含債券ETF,對於應該恪守中立原則的央行來說,這意味著跨過了一個危險的界限,意味著美聯儲在為這些債券提供擔保,這是非常不道德的行為,意味著鼓勵著人們買入債券,然後高價賣給美聯儲賺差價。

實際上,歐央行在QE的時候,因為買入了部分高信用評級的公司債,就造成了一個荒唐的結果——某些公司的債券價格,超過了其所有的本金和利息,就是通常所說的負利率(國債出現負利率就是因為有央行購買)——央行的持續買入,把國債買成負利率已經夠荒唐了,某些公司債也趁機套利……

連這種手段都用上了,也難怪市場在擔心美聯儲“用盡彈藥”,但是,就在3月26日,鮑威爾卻站出來回答:

美聯儲的行動不會造成長期通脹風險,而且聯儲也沒打算用盡彈藥。他還表示美聯儲仍有政策空間,借貸方面的彈藥還沒有用盡。

是的,的確沒有用盡。

上面的表格中,虛線的內容,就是其他央行採用過的,但美聯儲還沒有采用的方式。


譬如,買入股票ETF。

日本央行的錯誤示範

迄今為止,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中,真正把央行印鈔買入股票這項措施實施下去的,主要是日本,那我們不妨來看看日本央行購買股票ETF的記錄,以及央行買入對市場的影響

日本央行購買指數基金類ETF始於2010年,當時日本經濟金融危機之後陷入了經濟停滯、通貨緊縮的狀態。為應對這一局面,當年10月,日本央行時任行長白川方明宣佈實施新的全面貨幣寬鬆政策CME(Comprehensive Monetary Easing),政策核心是總額為35萬億日元的資產購買計劃。

美國正在重演日本的悲劇


▲白川方明

因為日本國債已經買無可買(日本央行買了日本政府一半的國債),所以日本決定開始購買股票和債券的ETF,關於購買股票ETF,日本央行的說法當然非常“動聽”:

從經濟體來說,印鈔可以提升經濟體裡的貨幣量,促進經濟增長和抬高通貨膨脹;

從融資市場來說,可以降低權益資產風險溢價,降低股權融資成本,提振融資風險偏好;

從股市來說,印鈔買股票其實就一個結果,股票整體價格水位抬升!

2010-2012年日本央行只是常識性少量購買ETF,一開始總量限定0.45萬億日元,但此後就逐步增加限定值,從0.45到0.9,然後是1.2/1.4/1.6/2.1萬億元……

2013年初,日本央行決定實施所謂的“”量化質化寬鬆(QQE),此時的日經指數約12000點,日本央行也認為股票價格低估,於是聲明,將以每年1萬億日元的速度購買股票ETF;

2014年,日本的股票ETF購買量擴大到每年3萬億日元;

2016年,擴大到每年6萬億日元並持續迄今;

……

美國正在重演日本的悲劇

日本央行購買的股票ETF主要是東證指數TOPIX和日經225指數,後來又擴大至JPX日經400指數。想想看啊,有央行的印鈔機做後盾,日本央行很快就成為日本股票ETF的第一大買主,到本次危機爆發前的2020年2月底,日本央行持有的股票ETF資產高達28.9萬億日元,佔日本股票ETF資產規模39.31萬億的73.26%。

這是什麼概念?

根據日經指數計算,2019年一季度,日本央行已是49.7%的日本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之一,並且成為了包括日本電產、機器人公司以及歐姆龍等23家日本大公司的最大股東……

看來,有了央行的印鈔,這真是不知不覺中實現了國有化啊!

效果呢?

對股市上漲當然是效果顯著!

從日本央行印鈔買股票以來,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日經225指數的最高漲幅高達近170%,並且迄今保持在相對高位附近。

下面的圖,就是2013年日本央行加大入市以來的日本股指的情況。

美國正在重演日本的悲劇

不過,日本經濟學家衝本辰吉的研究顯示,在QQE初期,日本央行平均每花費100億日元購買ETF,日經225指數相應地上漲0.55%,拉動效果顯著,但這種影響在2016年9月及之後降至0.02%,呈現邊際遞減。

推動經濟?只是想象中很美

央行印鈔買股票對經濟的影響,卻談不上有什麼作用。2010年以來,日本經濟增速始終低位徘徊,通脹也持續低迷,並未徹底擺脫通縮的風險,與其最初的設想可謂想去甚遠。


新冠疫情肆虐之下,這一輪全球股市暴跌,各國大肆擴張自己的貨幣,3月16日日本央行提前召開了貨幣政策會議,也宣佈加碼貨幣寬鬆政策以支撐經濟,將股票(ETF)年度購買目標提升至每年約12萬億日元,較此前的約6萬億日元額度翻一番,並於3月17日、19日、23日創紀錄地買入股票ETF金額1216億日元、2016億日元、2016億日元。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這一輪全球股市暴跌中日本的股市跌幅相對較小了?

最可笑的是,因為疫情導致了對經濟的信心普遍下滑,儘管有日本央行加大印鈔入市,但投資者依然拋售股票。按照最新價計算,日本央行最近買入的股票居然產生了虧損——虧損的總額高達2-3萬億日元,摺合180-270億美元。

有印鈔能力的央行,居然在投資中“虧損”,想想都覺得真夠魔幻的。

更重要的是,在日本央行印鈔買買買之下,日本很多公司的股價與公司的經營之間逐漸脫離關係——哪怕公司經營再爛,也有央行來買單,那還何必那麼努力呢?有了最富的央媽這個富婆包養,何必還要再奮鬥20年呢?股價的高企,也讓許多上市公司用期權來激勵員工的辦法,在現在的日本根本行不通。

這樣一來,日本經濟的細胞——公司的經營,反而因央行的買入更加趨於保守而不願冒險,這正好與央行當初的期望相反。

要知道,在中國股市崛起之前,日本股市一直是全球第二高市值的股市,本國投資者、銀行、保險公司、外國投資者等,都在這個市場上博弈,讓日本股市成為重要的國際股市之一,但現在,日本央行的買買買讓日本股價高企,大家都把股票高價賣給央行,央行成了最大玩家,整個市場的定價功能極度扭曲。

更重要的是,央行通常被視為一個國家金融體系中最保守、最穩定、最終極的力量,其資產負債表也是最後的防線。結果日本央行的買買買,讓其資產負債表與股市這樣的高風險資產密切相連,央行作為貨幣發行機構,結果變成了高風險資產持有者,這對於貨幣的長期信用來說,絕不是什麼好消息。

即便日本央行現在想下車,也下不去了!

如此之大的持有規模,如果央行在市場上賣出,將造成日本股市山崩海嘯般的下跌。2019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一份報告中表達了對日本央行過度買入ETF行為的擔憂,認為此舉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

嗯,這時候,我覺得應該放劉德華的一首歌——

央行買吧買吧不是罪;

嚐嚐徹底操縱股市的滋味;

就算抬高股價也是一種美;

不如好好把握這個機會,國有一回!

美聯儲重蹈日本覆轍

前人拉車,後路有轍。既然日本央行在國債收益率奇低的情況下,希望通過購買股票ETF降低股權風險溢價,那麼當美股跌到一定程度,我相信美聯儲也能幹出來類似的勾當。

和日本不同的是(日本人在泡沫經濟破裂後,大多數人不炒房不炒股以佛系生活而著稱),多數美國人最重要的財富,就是以股票為主的金融資產,這使得美聯儲更有動機這樣做。

如果標普指數繼續下跌,甚至跌到2000點一下,我認為美聯儲有很大概率入市購買股票ETF——雖然說這比買入債券ETF的行為更加惡劣,但疫情都這個樣子了,我印鈔買股票怎麼了?

至於美聯儲將來入市購買股票ETF的話,除了推升股票價格之外,會不會有和日本不一樣的影響,這個就只能等著未來的市場驗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