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冷宴”不斷上演,以前人不到,現在禮也不到了,這是為何?

中秋節一過,馬上就要迎來十一國慶小長假了。每年到了十一黃金週,對於很多一部分人來說,這根本不是過節,簡直就是“過劫”,因為每年到了十一期間,就會有不少人扎堆辦喜事,結婚的、喬遷的、買車的、買房的等等,多數都會選擇在十一期間。中國人有個習俗,那就是遇到好事情了,值得高興的大事情了,就會找親朋好友們一起慶祝一下。

農村“冷宴”不斷上演,以前人不到,現在禮也不到了,這是為何?

在過去遇到這樣的事情,大傢伙熱熱鬧鬧聚一聚也是很常見的事情,大傢伙也很高興。可是現在一聽說吃酒席,很多人就要頭疼了。因為以前吃酒席,一般都是自家拿一些雞蛋之類的東西當作隨禮,很少有給紅包的,就算是隨份子錢也就是意思一下就行了。可是現在辦酒席隨份子錢,一出手就是好幾百塊錢。本來農民的收入水平不高,都是平時省吃儉用存下來這點錢,吃一次酒席就要好幾百,而多吃幾次的話,那就要上千塊錢了。目前在農村裡,份子錢已經成為了農民最大的一筆開支了,不少的家庭是壓力挺大的。而在近兩年,農村的酒席上也是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冷宴”現象不斷上演,以前是人不到禮到,現在卻是禮也不到了,這是為何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農村“冷宴”不斷上演,以前人不到,現在禮也不到了,這是為何?

農村裡是很注重親情的,平時逢年過節也會常走動。同時,因為農村是一個熟人的圈子,因此誰家裡如果有喜事,需要幫忙了,也會主動去幫忙。以前的說法是“紅事叫,白事到”,就是紅喜事一般主人家邀請了,就回來幫忙。而白喜事則不一樣,都會主動去幫忙。可是現在農村裡無論是紅喜事,還是白喜事,不僅幫忙的人少了,就連吃酒席的人也越來越少了。有些人家中辦喜事,往往桌子上就常見到缺席的現象,情況嚴重的會見到好些桌子上一個人也沒來。這種現象也就是農民口中常說的“冷宴”現象,具體原因農夫認為有以下幾點:

農村“冷宴”不斷上演,以前人不到,現在禮也不到了,這是為何?

首先是大量農村人員外出所致。在十幾年前,如果誰家裡吃酒席,那是相當熱鬧的,基本上週圍的村子裡都會知道。可是現在確實要冷清很多,這個也不是個例,在國內很多的農村地區都有的。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區別,就是因為在以前農村裡人比較多,當時也沒幾個人外出打工。可是現在農村裡都是留下一下老人和婦女了,像青壯年人都是在外面打工。出去一趟不容易,如果關係不是特別好,是不會因為辦酒席了就特意趕回來。因為來回一趟耽誤時間不說,而且車費、誤工等方面的損失也比較大。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有些人就不願意回來了。

農村“冷宴”不斷上演,以前人不到,現在禮也不到了,這是為何?

其次是現在農村的人情味也淡了。為何這樣說呢?在以前因為都沒有外出打工,平時走動比較頻繁,誰家有事情了也會相互幫忙,所以感情比較濃。可是現在都是天南地北在外面,一年中根本沒幾次見面的機會,親戚之間的感情也就越來越淡了。在平時基本上不怎麼聯繫,而一聯繫就是借錢,或者是請吃就係,這樣讓人都會有點反感的。再加上現在的年輕人不比老一輩人了,常年都是在外面,都有了自己的圈子,他們更看重的是朋友之間的感情,而老家的親戚和朋友聯繫的越來越少了,人情味也就淡了,所以也就不願意去吃酒席了。

農村“冷宴”不斷上演,以前人不到,現在禮也不到了,這是為何?

最後就是當前辦酒席的風氣越來越怪。以前辦酒席是為了讓親朋好友一起高興、熱鬧一下,可是現在有很多人辦酒席的目的不純。總是想著各種方式和名義來辦酒席,其實主要就是為了斂財,這讓不少人反感。而且現在辦酒席隨禮也是越來越多,動輒幾百元起步,送得太少對方有意見,送多一點自己又壓力挺大的。在這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下,農民是苦不堪言,有些人就索性不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