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和窮爸爸

無意間打開了這本20年前紅遍大江南北的書《富爸爸,窮爸爸》,沒想到有了一種對於如何致富醍醐灌頂的感覺。此書只恨讀得太晚!

普通人致富的法則,多是通過努力工作,升職加薪這樣做貌似比較合理,可是大多數人加薪以後的第一反應是提高生活水平。用持續加班換來的高薪,來維持著高額的支出,一旦有意外,不能繼續通過出賣時間換取收入,生活水平也會急劇下降。

普通人能通過努力增加收入,可是想要富一輩子,卻不是靠運氣就能得到的。《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刷新了我對財富的理解。我們不應只是侷限在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財商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出生於美國夏威夷,是第四代日裔美國人,著名的投資家、企業家、教育家,"富爸爸"系列叢書的合作者。1999年4月,《富爸爸,窮爸爸》首次在美國出版,僅僅半年時間就創下了銷售100萬冊的佳績;中文版於2000年9月面市,是最暢銷的通俗理財讀物。

羅伯特有兩個爸爸:"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高中沒畢業卻善於投資理財的企業家,清崎以親身經歷的財富故事展示了"窮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錢觀和財富觀: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後續,還詳細介紹了開啟財富自由之路的行動指南。

窮爸爸總說:"我付不起。"

富爸爸總說:"我怎麼才能付得起呢?"

一個是陳述句,讓你的思考停止了。一個是問句,問句逼你去思考。

一、富人不為錢工作,他們讓錢為自己工作

羅伯特得到了一份每小時10美分,但是非常枯燥又學不到東西的工作。他感到沮喪,想著要辭職。但是富爸爸努力打消他的念頭。富爸爸說:"生活推著我們所有人,有些人放棄了,有些人在抗爭。當然,大多數人還是放棄了,一部分人像你一樣還在抗爭。如果你沒有學會,你就只會終生抱怨工作、抱怨低報酬和難以相處的老闆,你會生活在一勞永逸地把你所有的錢的問題都解決的幻想中。"

羅伯特聽得一頭霧水,富爸爸繼續解釋:窮人就是為了加工資而工作,而富人不為錢工作。你應該學會的第一件事,不為了錢而工作。於是羅伯特接受了富爸爸的建議,不再在意工資的多少,當他免費工作了一段時間,富爸爸來考驗他了,他一直把羅伯特的工資從10美分提高到2美元,再到5美元!羅伯特動搖了......

這時候富爸爸提醒他,如果你接受了這份工作的薪資,你就又會淪入"起床,上班,付賬,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賬......"的死循環,你希望嗎?

羅伯特拒絕了加薪的邀請,繼續接受不為了錢而工作。之後,富爸爸引導他們利用閱覽室裡面的書籍,搬出來做一個小型的閱覽室,利用閱覽室來收費,他們開始不再依賴僱主給他們的錢,而是有本事自己做出能錢生錢的小生意。

這個小故事說明了,有錢人都是善於識別賺錢的機會,而不是像中產階級那樣只把眼光落在薪水的高低上面。

當然大部分人都是有恐懼的:害怕付不起賬單,害怕被解僱,害怕沒有足夠的錢,為了尋求保障,他們會學習某種專業,拼命為錢而工作。

於是,大多數人成了錢的奴隸,然後就是把怒氣發洩在他們老闆身上。大多數人並不知道他們的感情代替了他們進行思考。

工作只是試圖用暫時的辦法來解決長期的問題,就像一幅畫表現的:驢子拉車,因為主人在它面前掛了個胡蘿蔔。主人清楚自己想要去哪裡,而驢子卻只是在追逐一個幻影。第二天驢子依舊會去拉車,因為又有胡蘿蔔放在它的面前。是不是扎心了?

為了每月能還清貸款和賬單,我們選擇了把命運交給公司。我們抱怨著工作,卻依然去工作。驅動我們工作的不是激情,而是對於失業的恐懼。

那麼富人和窮人的思維差別在哪呢?富人不為錢工作,他們讓錢為他們工作。這裡我們要重新定義一下"窮"和"富"。"窮"不一定是現金少,而是一旦停止工作就會大大減少收入的工薪階層或自營小老闆,而富人則是不工作也能獲得收入的人。

二、富人關心的焦點是資產,而窮人是收入

富人獲得資產,窮人和中產階級獲得負債,他們以為那些負債就是資產。

富人最初的收入並不一定比窮人或者中產多,他們只是在每獲得一份收入的時候,選擇做富人。只要是獨立的成年人,都會有收入,在獲得收入的第一時間,有人選擇去消費來犒勞自己,有些選擇存起來為今後儲蓄,有些購置汽車和房產,有些選擇拿去投資。關於收入的支配五花八門,而窮人與富人的分水嶺也由此而來。我們能掙多少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下多少錢。

想要變富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區分資產和負債。 資產是把錢放進我們口袋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我們口袋裡取出來的東西,非常容易理解,如果我們把錢存入銀行,每年會獲得一定的利息,有錢不斷進入我們的口袋,這是資產;如果我們把錢用來買車,除了支付買車的費用,每月還需要支付高昂的保養費用,我們在花完一筆車費後,還要不斷掏錢去維護汽車的使用,這是實打實的負債

最難區分的是房產,在中國,房子是多數人心中的必需品,人們奮鬥一輩子,就為了買房。殊不知,他們正在跳入"老鼠賽道"。如果房子用來自住,付完首付,還要按月歸還貸款,裝修和維護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自住的房子是實打實的負債,這也是多數人的選擇。如果買房用來出租,或者持有幾年後賣出,後期會給我們帶來豐厚的收入,那麼就變成了資產。

窮人和中產階級習慣性購入負債,富人會把收入購入資產。以致於窮人和中產,需要持續的工作來維持自己的高消費,生活水平提升越高,需要的收入也越多,最終為了花錢去賺錢,總也逃不出"老鼠賽道"。

但是隻要持續購入資產,被動收入會逐步增加,時間是一把利器,會讓複利的效應逐步顯現。

解決這種思維的最好方式就是定期用會計的方式記賬,記錄自己的收入、消費、資產、負債,然後合理規劃自己的財富增長的策略,哪裡需要增加,哪裡需要減少。Be your own CFO.

三、管理好自己的事業

麥當勞的創始人雷·克羅克曾經問:"誰能告訴我我是做什麼的?"當時每個人都笑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做漢堡包的。

雷哈哈地笑了:"我料到你們會這麼說。"他停止笑聲並很快地說:"女士們、先生們,其實我不做漢堡包業務,我的真正生意是房地產。"

麥當勞已經擁有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一些最值錢的街角和十字路口的黃金地段。雷對他的職業和事業之間的區分很清楚,他的職業總是不變的:是個商人。他賣過牛奶攪拌器,以後又轉為賣漢堡包,而他的事業則是積累能產生收入的地產。

事業圍繞著的是你的資產,而不是你的收入。富人關注的焦點是資產而其他人關心的是收入。這也是大多數人工作其實是為其他人,而非他們自己的原因,首先他們要為公司的老闆工作,其次是通過納稅為政府工作,最後是為向他們提供住房按揭貸款的銀行工作。

四、為了學習而工作

1969年,羅伯特從美國商業海洋學院畢業了。窮爸爸十分高興,因為加州標準石油公司錄用他為運油船隊工作。他的起始工資一年4.2萬美元,而且一年只需工作7個月,餘下的5個月是假期。

如果他願意的話,可不休那5個月的假期而去一家附屬船舶運輸公司到越南去工作,這樣做能使年收入翻一番。儘管有一個很好的職業生涯等著他,但羅伯特還是在工作6個月之後辭職離開了這家公司,加入海軍陸戰隊去學習飛行。

窮爸爸曾經不理解羅伯特為什麼要辭去收入高,福利待遇好,閒暇時間長,還有升遷機會的工作。但是羅伯特的邏輯和富爸爸的邏輯是一致的,不斷學習才是一切。

為了學習而工作,你的工作只是你人生致富道路上的一個環節而已,用這個工作去學你要學到的技能,不要讓錢束縛你。每行每業都有相通之處,成功所必要的管理素質無非包括:1.對現金流的管理;2.對系統(包括你本人、時間和家庭)的管理;3.對人員的管理。致富不是靠你的一門技能,而是靠你的財商:如何發現機會、籌集資金、建立體系、管理人才來組成一個你不用管、它自己能夠運轉、為你賺錢的體系。

重要的一點是:你的成長必須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不再需要只依賴於一家公司,你有本事單飛,自己開設公司,自己運作股權,自己領導團隊。這才是不為錢工作最大的意義。

窮爸爸的理念是"去上學,考高分,然後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他是在建議我為勞動性收入而工作。富爸爸的理念是:"富人不是為錢而工作,而是讓錢為他們工作",他談論的是被動收入和投資組合收入。大多數情況下,被動收入是指來自房產投資+股票投資+其他理財投資的收入,而不是勞動性收入。

書總歸是有侷限性的,你只能在書裡找到適合自己的部分,總結一下:

1. 開始關注自己的財富,走向依靠自己而不是依靠工作的道路。

2. 學會記賬、算賬和關注自己的現金流、資產欄,並開始想如何讓自己獲得被動收入,減少主動開銷。所謂富裕階層,所謂財務自由,不是坐擁億萬家財,而是有源源不絕的現金流入賬。

3. 忘掉你是為了賺錢而工作,忘掉年終獎,忘掉晉升,不要依賴於工作本身,這些只是短暫收入。做一行愛一行,關注在工作中想要學到的可遷移能力,尤其是對人的管理,對市場的拿捏,對系統的管理。

4. 開始訓練自己關注市場、法律、投資,與人打交道,瞭解更多市場

5. 不要恐懼、驕傲、懶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