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屋博古館:日本關西不止有中國書畫,還有中國青銅重器收藏

[ 香港皇室貴族ID:Shaw9929 拍賣收藏 ]

日本關西地區不止有頂級中國書畫收藏,還有世界一流的青銅器收藏——泉屋博古館,其館藏核心為住友春翠的青銅器收藏。

泉屋博古館:日本關西不止有中國書畫,還有中國青銅重器收藏

泉屋博古館:日本關西不止有中國書畫,還有中國青銅重器收藏

京都鹿谷的泉屋博古館並非長期開放,僅在每一季限時開放一段時間,而今年最後一次開館是在11月3日—12月9日。目前正在展出“中國青銅時代”之常設展,每季的主題不一,今季以金文、紋樣為主題的中國青銅器展覽與以往一樣有四間展廳,分別陳列的是商、西周、春秋戰國、漢唐的青銅器,從腦洞大開的虎卣、夔神鼓、鴟鴞尊(商代版本的“憤怒的小鳥”)、陳介祺舊藏編鐘、“梁山七器”到鳳柱斝、金銀錯螭梁盉……品類之富、數量之多、質量之高,令人歎為觀止,青銅收藏愛好者必打卡之處。

泉屋博古館:日本關西不止有中國書畫,還有中國青銅重器收藏

虎卣(或稱虎食人卣、乳虎卣),商代後期,高35.7釐米,重5.09千克

泉屋博古館:日本關西不止有中國書畫,還有中國青銅重器收藏

除獨特的器形外,這件器物更引人注意的是人與虎母題所代表的含義,究竟是虎食人?還是虎哺人?

該卣(讀音:[yǒu])造型取踞虎與人相抱的姿態,立意奇特。虎的兩足及尾巴構成等邊三角形支撐身體。此器具提樑,為運酒器卣的一種。虎的頭部為器蓋,上飾圓雕鹿形鈕。器表飾饕餮及各種龍形紋飾。虎前爪所抱持的人背部飾有獸面,腰部飾蛇紋。這件青銅器曾見於羅振玉《傭廬日札》,它原本收藏在晚清高官盛昱家中。1899年盛昱死後,此卣流入日本。1903年住友春翠斥巨資4000日元從藤田彌助手中購得。

泉屋博古館:日本關西不止有中國書畫,還有中國青銅重器收藏

夔神鼓,商代後期,高82.0釐米,重71.1千克

泉屋博古館:日本關西不止有中國書畫,還有中國青銅重器收藏

夔神鼓上的鱷魚紋

另一件鎮館之寶為夔(讀音:[kuí])神鼓原為圓明園舊藏,在戰火中流失海外,住友春翠於1903年購入。鼓的兩面貼有鱷魚皮,器壁厚度只有三至五毫米。青綠色的器表佈滿精細的紋飾,特別是鼓身上的神像讓人印象深刻。神像雖是人面,卻有羊角、虎耳、獸爪,並持羽毛。《書經·舜典》中記載帝舜曾命夔為掌管宮中典樂的樂官,該神像有可能就是夔神。此鼓原是圓明園舊藏,是非常罕見的青銅太鼓。

泉屋博古館:日本關西不止有中國書畫,還有中國青銅重器收藏

蟬紋俎,商代後期,高18.8釐米,重4千克

俎是祭祀和宴會中使用的禮器,用於宰殺和擺放祭牲,所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中的俎即為此物。該俎面飾一圈蟬紋,兩端飾夔紋,支腿上飾獸面紋,足部附近飾蕉葉紋,本器曾為鳥尾小彌太所藏,羅振玉定其名為“俎”(容庚:《海外吉金圖錄》)。迄今為止,出土和傳世的俎都十分罕見,可見於河南博物館淅川下寺出土的鏤空俎、錦州博物館懸鈴俎兩件。

泉屋博古館:日本關西不止有中國書畫,還有中國青銅重器收藏

商 鴞尊 泉屋博古館藏(商代版的“憤怒的小鳥”)

尊為古代盛酒器。銅尊,最早見於商代。鴞,俗稱貓頭鷹。在古代,鴞是人們最喜愛和崇拜的神鳥。鴞的形象是古代藝術品經常採用的原形。商代的王器、石器、陶器、青銅器中,都有精美的鴞形,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婦好墓出土的青銅鴞尊,《如果國寶會說話》的陶鴞尊。

泉屋博古館:日本關西不止有中國書畫,還有中國青銅重器收藏

戈卣,這件鴟鴞卣,內有銘文“戈”,因而稱作“戈卣”

泉屋博古館:日本關西不止有中國書畫,還有中國青銅重器收藏

犧首方尊的饕餮紋可說是窮盡繁複之極致,多重交疊的方形旋渦整齊地排布在對角線上,呈現出的視覺效果彷彿是光線反射所形成的菱形一般。在那幾乎令人心生敬畏的完美造型中,蘊藏的是當時最高水平的技術以及人們的宗教觀。

泉屋博古館:日本關西不止有中國書畫,還有中國青銅重器收藏

住友春翠

泉屋博古館大部分的藏品是由住友家第15代家主住友春翠(1864—1926)所收集,上面介紹的青銅器不過是住友春翠收藏之冰山一角,據統計,僅商周青銅容器和樂器199(含青銅禮器166件,近半數帶銘文)、漢、三國、六朝的青銅器19件,青銅鏡213面,青銅武器15件,另有青銅車馬具、裝飾品等34件。其中,無論是質還是量,商周時期的青銅禮器都佔壓倒性優勢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