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的染色體被降解之後

2020年3月6日,PNAS 線上發表牛津大學Wei E. Huang 課題組的文章Chromosome-free bacterial cells are safe and programmable platforms for synthetic biology [1],闡述了將去除染色體的細菌(chromosome-free cells 或者 Simple cells 或者

SimCells)用於微生物療法的新進展。

細菌的染色體被降解之後

文章標題

合成生物學的目標是使生命體能夠精確、安全、可靠地執行我們規定的功能,而生命體的目標是活著。這種分歧導致基因線路和宿主之間存在一種天然的矛盾,使得合成線路往往由於下面幾種原因失去功能:

  1. 細胞體系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2. 無法預測的基因表達
  3. 與內源基因網絡的串擾
  4. 轉座元件導致的突變

去除染色體的細胞(SimCells)處於細胞與非細胞的界限,它可以執行一定的細胞功能,但是無法複製。這種特性使得SimCells可以用於作為細菌療法的載體,它可以檢測、靶向、然後分泌藥物分子,而不會造成生物安全方面的擔憂。

SimCell的構建和檢測

如何降解細菌中的染色體,而不殺死細菌呢?用核酸內切酶。

細菌的染色體被降解之後

誘導 I-CeuI 表達後DAPI染色的熒光逐漸消失,說明染色體被降解

核酸內切酶 I-CeuI 可以識別一段長達26個鹼基的序列,並且誘導DNA雙鏈的斷裂。這段序列在許多細菌編碼 23S rRNA 的保守基因 rrl 中,因此根據不同細菌基因組中23S rRNA拷貝數的不同,I-CeuI 可以在基因組的不同位置切斷DNA,從而把染色體切成幾片。由於這些雙鏈斷裂無法被同時被修復,因此染色體分子最終變得不穩定,最終被RecBCD和其他核酸酶降解。

細菌的染色體被降解之後

與正常細胞相比,SimCell的能量代謝情況。藍色表示被下調的基因和通路,紅色表示上調的基因和通路。

同時,為了延長細菌在染色體被降解後的生存時間,該文章將編碼糖酵解通路的基因簇(包含10個基因,促進ATP和NADH的產生)放在質粒載體上,引入了SimCell。同時,為了使SimCell執行特定的功能,還需要一個功能質粒,編碼它需要執行的任務。因此,整個系統包含三個模塊:降解模塊,能源模塊和功能模塊


細菌的染色體被降解之後

SimCell的遺傳組成。第一個模塊是降解模塊;第二個模塊是糖酵解;第三個是功能模塊

怎麼樣確定染色體是不是被降解了呢?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檢測細菌的分裂能力,因為染色體被降解後無法分裂;一種是將gfp基因插入細菌基因組,通過檢測熒光確定染色體是否降解。

細菌的染色體被降解之後

綠色熒光:基因組;紅色熒光:外源質粒。糖酵解通路的表達有助於外源功能基因的表達

綠色熒光:基因組;紅色熒光:外源質粒。可以看出表達I-CeuI的菌液是SimCell與正常細胞的混合液;而糖酵解通路的表達有助於外源功能基因的表達

通過檢測分裂能力,可以看到雖然表達 I-CeuI 的菌液形成的菌落數要被比不表達 I-CeuI 的菌液小2個數量級,但仍然有部分細胞可以分裂;通過檢測熒光,可以看出表達I-CeuI的菌液是SimCell與正常細胞的混合體。因此,如何將SimCell與正常細胞分開,即如何從培養液中純化出SimCell來,是下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細菌的染色體被降解之後

添加環絲氨酸後,活躍分裂的細胞比例大幅降低,其中表達I-CeuI的菌液中沒有可以繼續分裂的細胞

研究者們採用環絲氨酸(D-cycloserine),一種抑制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去殺死培養基中具有活躍分裂能力的細胞,從而達到了純化SimCell的效果。從表中可以看到向培養基中添加環絲氨酸後,表達I-CeuI的菌液中沒有可以繼續分裂的細胞了(CFU為0)。

那麼SimCell可以存活、並行使功能多長時間呢?

細菌的染色體被降解之後

表達不穩定的mRFP產生的熒光在10天后停止增加

在本底表達糖酵解基因簇的情況下,SimCell可以保持活躍的轉錄翻譯功能長達10天;而誘導糖酵解基因簇的情況下,由於大量的轉錄和翻譯資源被糖酵解迴路佔用,SimCell可以正常表達的時間反而有所下降(約5天)。

細菌的染色體被降解之後

儲藏溫度和可以正常功能的細胞比例。4℃存儲的功能細胞比例略高於-80℃存儲。

而由圖我們可以看到,在儲藏在4℃和-80℃的情況下,經過1天,還有30%左右的SimCell可以正常功能,但儲藏時間超過1周後,只有低於5%的SimCell可以正常功能。因此,如何儲藏SimCell仍然是一個問題。

SimCell用作微生物療法的底盤

研究者選擇了兒茶酚(Catechol;1,2-dihydroxybenzene)的生產來做SimCell在細菌療法方面的展示。自然界中的兒茶酚存在於水果和蔬菜中,能夠誘導肺部和腦部癌細胞的凋亡,而不會影響正常細胞。

細菌的染色體被降解之後

為了實現較高的兒茶酚產量,研究者採用了正反饋迴路的設計。在沒有水楊酸時,SalR會抑制啟動子Psal;而在存在水楊酸時,SalR的構向改變,對Psal的抑制解除,促進SalA和SalR的表達。同時SalA又能以水楊酸為底物合成兒茶酚。

細菌的染色體被降解之後

由圖C可以看出,兒茶酚確實對腫瘤細胞(A549, Mo59K, RD)有殺傷作用。由圖B和D可以看到,表達上述基因的SimCell可以合成兒茶酚,並且造成了一些腫瘤細胞的死亡。

然而這種致死效應確實不能說的上好,即使在體外實驗中也仍有大於70%的腫瘤細胞存活,這或許也是沒有進一步做小鼠實驗的原因。

討論

從這篇文章看,目前SimCell的研究還有一些問題:

  • SimCell的功能時間和儲存條件。如果無法達到長時間存儲的話,不管應用到哪個領域都比較難,除非每次都現用現製備。
  • SimCell的轉錄和翻譯資源。糖酵解通路在產生ATP和NADH的同時,也佔用了相當一部分轉錄和翻譯資源,這樣功能模塊的表達有可能得不到保證。
  • 就本篇文章來說,選擇兒茶酚的合成可能是無奈之舉,因為基因迴路足夠簡單,能夠避免轉錄和翻譯資源的過分佔用,一定程度上保證產量。同時兒茶酚的合成避免了抗體類蛋白合成帶來的細胞裂解問題, 因為如果採用細胞裂解方式釋放藥物,SimCell相對正常細胞的安全優勢就沒有辦法體現了。
  • SimCell不能複製,這避免了生物安全問題,但也丟掉了細菌複製帶來的優勢。比如雖然SimCell可能在癌組織處富集,但局部濃度肯定會低於正常細菌,因此療效可能會打折扣。
細菌的染色體被降解之後

用於檢測的細菌膠囊。圖源:科學美國人

因此目前來看,相比於治療,或許SimCell更適用於檢測。通過口服,使其通過腸道,檢測其中某種疾病信號,結合記憶模塊,然後輸出信號。

附圖來自[2]。

細菌的染色體被降解之後

另一種用於檢測的細菌膠囊。能夠將信號通過無線信號傳輸到設備中 [2]


參考

  1.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3/02/1918859117
  2. ^Mimee M , Nadeau P , Hayward A , et al. An ingestible bacterial-electronic system to monitor gastrointestinal health[J]. Science, 2018, 360(6391):915-9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