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遊戲上癮,騙5萬購買裝備,怎麼預防?三招幫你解決問題


4月3日,四川成都的胡婆婆發現自己的5萬多元存款不翼而飛,經查才發現,原來是自己十歲的孫子用來購買遊戲裝備了。

原來,胡婆婆的兒子和媳婦離婚,兒子去南方打工,就由胡婆婆帶著孫子,孫子騙胡婆婆說學校要弄什麼學號,需要銀行卡,並讓奶奶點頭、眨眼,通過了人臉識別,將奶奶的銀行卡和自己的手機綁定在了一起。而卡中的五萬存款,被孫子陸陸續續購買了遊戲裝備,到胡婆婆發現時,卡中僅剩幾百元錢了。

這幾年當中,這樣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時不時的會爆出未成年人花費鉅額錢財購買遊戲裝備、打賞主播的新聞。


小學生遊戲上癮,騙5萬購買裝備,怎麼預防?三招幫你解決問題


為什麼很多小學生、中學會對網絡遊戲如此上癮?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網絡遊戲上癮的原因。

  • 1、 他們好奇心強烈,對於一些未知的東西,總有一種強烈的願望。而網絡遊戲又新鮮、刺激,正符合學生的這種心理。網絡遊戲的一些開發者甚至專門找一些心理學家來針對人們的這種心理設計遊戲的畫面、內容,使人們很難抗拒遊戲的吸引。說的嚴重些,你和遊戲抗拒是在和一個專業團隊抗拒。
  • 2、 他們自制力不強,年齡特點決定小學生自控能力差,衝動性強,一旦陷入網絡遊戲,很難自拔。
  • 3、 在網絡遊戲中找到歸屬感。獨生子女,缺少玩伴,留守兒童,缺少溝通對象,有些雖然不是留守兒童,但是家長忙於工作,也會忽視和兒童的溝通和交流。特別是老年人,普遍認為,管好兒童的吃穿問題,就萬事大吉了,忽視了和孩子的溝通和焦爐。而網絡遊戲正好彌補了這個缺陷。網絡遊戲滿足了小學生人際交往與團隊歸屬的需求。而當網絡遊戲普及之後,線下的同學之間的交流,也以遊戲為主要內容,更加加重了這種感覺。
  • 4、 對尊重感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到了青少年初期,尊重的需要日漸強烈。學生的需求在現實世界中不容易得到滿足,而網絡遊戲又能及時給他們滿足感。網絡遊戲的設計者們深知這個理論,通過不停地設置小小的、虛擬的獎勵來滿足孩子的這種需求,使孩子在遊戲中能不時的獲得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深陷其中。

從電子產品開始普及,隨之而來的電子遊戲就風靡全世界,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遊戲又以更加精彩的內容吸引了廣大青少年和不少成年人。


小學生遊戲上癮,騙5萬購買裝備,怎麼預防?三招幫你解決問題


面對這樣的問題,家長怎麼辦呢?

1、 光靠堵是不行的,要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想讓孩子不上網成癮,光靠堵是不行的。有個別極端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網絡上癮,就嚴禁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同時,家中也不接入網絡等現代化產品,這些是不可取的。

鯀禹治水的故事不用過多講,告訴我們的就是"堵不如疏"的道理。

在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孩子終究會接觸網絡的,你能堵到孩子幾歲?前幾年有過報道,有個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名牌大學,但是在大學生期間沉迷於網絡遊戲而多門掛科,最終不得不輟學,這就是堵的後果。

孩子終究有一天會接觸網絡的,你堵的越嚴,神秘感越強烈,當孩子能自由接觸網絡的時候,越容易產生問題。

怎麼辦呢?培養孩子的自制力更加重要。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美國船王哈利,決定讓兒子接班的時候,先把兒子領進了賭場,在美國,賭博是合法的。告訴兒子一定要剩下500美元,第一次進賭場的兒子當然沒有做到,輸了個精光。之後又要求兒子自己掙錢進賭場。經過幾次之後,兒子終於贏了一些錢,走出了賭場,哈利告訴兒子:

"你以為你走進賭場,是為了贏誰?你是要先嬴你自己!控制住你自己,你才能做天下真正的贏家。"

確實這樣,自制力非常重要,控制住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既然網絡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那就大大方方的讓孩子接觸,網絡遊戲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把你吞沒。關鍵是要掌握一個度,要有節制。

具體說就是要控制時間,在學習任務都完成的情況下適當的接觸也不是不可以。要規定時間,到時間必須停止,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對網絡遊戲不再有那麼一種神秘感,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孩子也就不容易網絡上癮。

其實,我也玩遊戲,作為老師,我的假期和孩子的假期是重疊的,在假期的時候,不但我玩,還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不過,每到開學的前一天,我總會當著孩子的面把遊戲軟件刪除。

告訴孩子:你要上學,我要上班,這種消磨時間的遊戲就不要再玩了。


小學生遊戲上癮,騙5萬購買裝備,怎麼預防?三招幫你解決問題


2、 多和孩子溝通,關注孩子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當中,多和孩子交流,問問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交友情況,說一些學校當中的趣事,也聽一下孩子的吐槽。讓孩子在現實中獲得心理和情感上的滿足,就可以大大降低孩子網絡成癮的可能性。

其實,在適當的時候,和孩子一起玩一些遊戲也是可以的,既能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又能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但是,前提是,作為家長不能沉迷其中,還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3、 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師傅要徒弟們清理一塊荒地,清理過後時間不長就長出了荒草,再次清理之後,時間不長又長出了荒草。怎麼能徹底把荒草清理乾淨呢?最好的辦法是種上莊稼,莊稼長出來之後,雜草就很少了。

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這樣,多培養一些正面的、積極的興趣愛好,這些網絡遊戲等負面的愛好就沒有生長空間了。

比如舞蹈、音樂、美術、游泳、滑旱冰等等,根據孩子的喜好,培養一兩個方面的特長,這樣既能夠使孩子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中發洩掉過剩的精力,同時又能使孩子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興趣愛好時獲得更多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在現實中獲得心理和情感上的滿足,就可以大大降低孩子網絡成癮的可能性。

發生像胡婆婆這樣的事情讓人心痛,它不僅僅是金錢的損失,更重要的是浪費了大好的時光,耽誤了孩子的學業。孩子一旦沉迷其中,就很難自拔。

事後彌補不如提前預防,做好以上幾點,會大大減少孩子沉迷網絡遊戲的概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