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傳承——名窯瓷上尋童趣:古代嬰戲圖

嬰戲圖,即描繪孩童遊戲的圖案。其自晚唐五代出現以來,歷經宋、元、明、清及至民國的長期發展,逐漸成為了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生動傳遞著傳統儒家哲學中多子多福的觀念以及人們對子孫滿堂美好生活的追求。

瓷器上的嬰戲圖,最早形成於晚唐五代時期。宋金元時期是瓷器上的嬰戲圖成熟發展時期,不僅題材內容豐富新穎,還出現了許多特色鮮明的名窯標誌性產品。

▌宋金元名窯瓷器上的嬰戲圖

1.耀州窯流行印花青瓷嬰戲圖。採用印花技法制作而成,多裝飾於碗類器物內壁。分嬰戲蓮花、嬰戲梅花、嬰戲葡萄、嬰戲竹梅、嬰戲松竹等,多飾於碗內壁,層次分明,構圖勻稱,栩栩如生。

2.定窯流行印花白瓷嬰戲圖。採用印花技法制作而成。多裝飾於碗、盤類器物內壁。分嬰戲蓮花紋、嬰戲牡丹紋、嬰戲石榴花紋等。此外,還出現了兒童在庭院中追逐遊戲的場面,有的赤身裸體,有的穿有肚兜,天真爛漫,富有生活氣息。


盛世傳承——名窯瓷上尋童趣:古代嬰戲圖


▌[北宋] 磁州窯童子玩鳥圖枕 現藏於北京市大興區文物管理所


盛世傳承——名窯瓷上尋童趣:古代嬰戲圖


▌[北宋] 磁州窯白地黑花嬰戲圖枕 1998年北京市海淀區北京植物園院內出土,現藏於海淀區博物館

磁州窯流行白地黑繪花嬰戲圖。主要採用繪畫技法制作而成。多裝飾於瓷枕的枕面上。題材內容十分豐富,見有兒童在室外趕鴨、垂釣、玩鳥、拉玩具車等各式各樣的活動場景,繪畫生動形象,充分展示了戲耍中兒童的天真與爛漫。元代磁州窯瓷器上繼續流行白地黑花嬰戲圖,但多見黑褐花,主要被飾於罐類器物的腹部。以這件白地黑褐花嬰戲圖大罐為代表,器物的腹部開光內繪一胖胖的嬰兒,頭頂一撮髮髻,穿著肚兜兒,手持折枝花朵,歡快地在牡丹叢中嬉戲,十分生動可愛。


盛世傳承——名窯瓷上尋童趣:古代嬰戲圖


▌[元] 磁州窯白地黑褐花嬰戲圖罐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此外,磁州窯系的一些窯場也燒造有黑釉剔刻花嬰戲圖。典型如元大德九年銘黑釉剔刻花嬰戲圖小口瓶,腹部剔刻扛荷童子紋,剔刻清晰,風格粗獷。山西某些窯場還燒造有三彩嬰戲圖。典型如1964年山西省侯馬市金明昌七年(1196年)墓出土的這件三彩嬰戲牡丹紋枕,枕面先以刻、剔、劃等技法勾勒出嬰戲蓮圖案的輪廓線,再施以黃、綠、白等色釉,畫面上的童子悠然側臥在牡丹花叢,畫面生動,風格獨特。


盛世傳承——名窯瓷上尋童趣:古代嬰戲圖


▌[金] 三彩嬰戲圖枕 1964年山西省侯馬市金明昌七年(公元1196年)墓出土 現藏於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


盛世傳承——名窯瓷上尋童趣:古代嬰戲圖


▌[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嬰戲圖碗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4.景德鎮窯流行青白釉刻劃花嬰戲圖。採用刻劃技法制作而成。多裝飾於碗類器物的內壁。見有水波嬰戲圖、嬰戲牡丹圖和雙嬰戲蓮荷圖等,圖案部位釉色白中泛青,呈現出十分獨特的藝術效果。

5.龍泉窯流行青瓷刻劃花嬰戲圖。採用刻劃技法制作而成。多飾於碗、盤類器物的內壁,工藝技法純熟,線條流暢自然,加之釉色透明,光澤度好,使釉面與刻劃花裝飾相得益彰。

▌明清民國景德鎮窯瓷器上的嬰戲圖

明清時期是瓷繪嬰戲圖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巧妙運用諧音轉義法創造出了一些吉祥圖案。如將嬰戲蓮紋中的“蓮”諧音“連”,藉以寓意“連生貴子”、子孫綿延。以景德鎮官窯成就為代表,其裝飾工藝技法創新不斷,如青花、鬥彩、五彩、琺琅彩、粉彩等琳琅滿目,令人應接不暇。

清代官窯瓷器上的嬰戲圖,不僅形象記錄了當時富麗而精緻的宮廷生活,且繪畫技法高超,可與當時宮廷畫家的作品相媲美。北京藝術博物館收藏有從康熙至光緒歷代官窯瓷器上的嬰戲圖。


盛世傳承——名窯瓷上尋童趣:古代嬰戲圖


▌[清·康熙] 景德鎮官窯青花百子圖罐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盛世傳承——名窯瓷上尋童趣:古代嬰戲圖


▌[清·乾隆] 景德鎮官窯黃地綠彩嬰戲圖碗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康熙時期以青花百子圖為代表,兒童數量眾多,表現出宏大、熱鬧而喜慶的場面。雍正時期以黃地綠彩嬰戲圖為代表,兒童數量不多,各執樂器,在庭院中歡快地擊樂起舞。乾隆時期以粉彩兒童放鞭炮紋為代表,場景精緻,童子衣著講究,動作誇張,生動有趣。道光時期以粉彩提燈籠嬰戲圖為代表,場景精緻,色彩豐富,畫面洋溢著節日的氣氛。


盛世傳承——名窯瓷上尋童趣:古代嬰戲圖


▌[清·乾隆] 景德鎮官窯粉彩兒童放鞭炮圖鼻菸壺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盛世傳承——名窯瓷上尋童趣:古代嬰戲圖


▌[清·道光] 景德鎮官窯粉彩提燈籠嬰戲圖蓋碗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民國時期,景德鎮窯瓷器上的嬰戲圖延續發展。風格特色突出的有三類:

第一類是仿清代的孩童與麒麟組合紋飾,寓意“麟趾呈祥”。內容源於《詩·周南·麟之趾》:“然則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系之周公。”麟趾,即麟足,藉此比喻子孫昌盛、賢能眾多。雖然出現於清代,但民國時亦十分流行。

第二類是仿清代乾隆官窯嬰戲圖,因器物上多帶有仿寫的帝王年號款,且製作精良、繪畫高超,故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往往給藏品鑑定帶來很大困擾。

第三類是創新嬰戲圖,雖然也是採用了粉彩裝飾技法,但無論造型、胎釉,還是題材與內容皆出新意,因此形成了民國時期瓷器獨樹一幟的鮮明特色。


盛世傳承——名窯瓷上尋童趣:古代嬰戲圖


▌[民國] 景德鎮窯仿乾隆官窯珊瑚紅地描金粉彩嬰戲圖雙耳瓶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盛世傳承——名窯瓷上尋童趣:古代嬰戲圖


▌[民國] 景德鎮窯粉彩嬰戲圖花盆及盆託 現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綜上文所述,嬰戲圖是唐宋以來南北各大名窯瓷器上常見的裝飾題材,同時作為吉祥圖案的重要內容,既反映了中國傳統農業社會對子嗣延續的重視,也表達了古人對子孫滿堂美好願望的期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