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消失的古國——仇猶國

《過仇猶有感》:“鑿道曾迎智伯鍾,雄藩從此霸圖空。孤臣雪涕隨流水,雙鶴閒譚話故宮。”

重見天日

2003年夏末,在山西盂縣縣城北的金龍大街建設工地施工過程中,工人們不斷挖掘出一些奇怪的物件。這件事驚動了當地的文物部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陽泉、盂縣文物部門的工作人員很快趕到現場進行了搶救性挖掘。從7月17日至8月26日,考古人員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共清理墓葬45座,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陶器、青銅器和車馬器。陶器組合為典型的戰國隨葬品組合,主要有鼎、豆、壺;車馬器有馬鑣、馬軎、馬轄。此外,還出土了8把戰國青銅短劍。

尋找消失的古國——仇猶國

仇猶古劍

根據考古發掘的結果,文物專家認為,北關墓地是戰國早中期的墓地。其中一個編號“M42”的墓地出土5個鼎,是該墓地的最高級別墓葬。這些墓葬如此級別之高,到底是誰的墓葬呢?經過翻看歷史典籍,一個消失的古國在人們的腦海中閃現——仇猶國。

尋找消失的古國——仇猶國

白狄王國

在中國古代,就有北狄、南蠻、東夷、西戎的說法,分別指居住在四方的少數民族。東夷最為著名,在蚩尤的帶領下,與黃帝在逐鹿大戰,爭奪天下;其次是西戎,在西周末年,攻入鎬京,結束了西周王朝;南蠻主要指包括楚國在內的南方少數民族。而北狄則包括赤秋、白狄、長狄、眾狄四支。赤狄集於河北定州新樂一帶,名號為“鮮虞”,白狄建都盂縣城東古城坪,國號“仇狄”。長狄、眾狄結於唐河流域,國號“中山國”。為共同抵禦晉國侵擾,以中山國為首,組成鞏固的狄人族軍事聯盟。而今天說的就是白狄建立的王國——仇猶國。

尋找消失的古國——仇猶國

春秋戰國地圖

仇猶遺恨

周靈王三年,即公元前569年,仇猶國建立,是中山國的聯盟國。周貞定王十二年,即公元前457年,隨著仇猶國日益壯大與強盛,對晉國形成威脅。晉國首先把這個鄰居——仇猶國列入清剿名單。但因為仇猶國山深林密,地勢崎嶇,路途坎坷險惡,晉國一直苦於無通往仇猶的道路而奈何不得。後晉國大臣智伯想到了以獻鍾為誘餌滅仇猶的妙計,得到了國君的同意。智伯隨即在定襄集結重兵,並以饋贈大鐘為名,出使仇猶,望仇猶國修好車道,靜等佳音。消息傳到仇猶國,仇猶國大臣赤章蔓枝懷疑其中有詐,遂向仇猶國君數次進諫。無奈仇猶國君不聽從赤章曼枝的良言相勸,執意要修路。赤章蔓枝痛心不已,遂投奔齊國而去。就在赤章蔓枝走後不久,仇猶國被智伯所滅。仇猶國被滅後,傳說後人把智伯所贈之鐘視為國恥,羞於目睹,將鍾深埋於國都西南角之下。

尋找消失的古國——仇猶國

大鐘

仇猶國已成為歷史,但是仇猶國的滅亡卻是發人深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