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小麥齊漲價,不是缺糧而是流動性差!

提要:4月初我國糧食市場出現了一波搶糧潮,糧食市場是否出現了短缺?

4月初我國市場出現了一波搶糧潮,而這個關口恰好是國外諸多國家限制糧食出口的時間點,或許是國內部分民眾切實的感受到了糧食危機發生的潛在可能性,而積極的參與市場搶購糧食,但是從國內的糧食生產狀況看,所謂的缺糧推斷是不成立的,而且國內糧食儲備本身比較的豐富,受到國外糧食進出口的影響較小,所以無論怎麼說,國內搶購糧食本身就是一件比較喪失理性的事情。


玉米、大豆、小麥齊漲價,不是缺糧而是流動性差!

同搶購糧食一同發生的則是國內糧食價位在不斷的上漲,可以說兩者是同步進行的,在科學興農看來,糧食漲價也是誘發民眾搶購糧食的原因,因為他們擔心今天不買也許明天就會再接著漲價,於是一個邏輯也就產生了,糧食價位越搶越漲,越漲越搶,如此反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當然這種漲價邏輯是很難解釋當前的行情的,因為那隻能解釋短期的市場行為,從市場行情看,糧食價位漲上來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而且像大豆如今已經漲了兩個多月,可以說是持續性的上漲。那麼什麼因素促使國內糧價持續性攀升呢?

玉米、大豆、小麥齊漲價,不是缺糧而是流動性差!

科學興農認為如今市場流動性偏差是主因,大家知道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國內在疫情期間採取了封村、封路的措施,這也意味著糧食採購方面幾乎不可能了,而且在此之外就是糧食市場的運輸,雖說國家有相關政策在涉及民生物資的運輸方面提供了相關通行政策,但是在這一階段疫情原因,司機師傅也漲價了不少,用工成本增加,運輸量大幅度下降,這也導致階段性的糧食流通性大大降低。

玉米、大豆、小麥齊漲價,不是缺糧而是流動性差!

另外就是國際範圍糧食流通性降低。由於國外諸多國家宣佈限制或者禁止糧食出口,國際範圍糧食流通性大幅度降低,根據國際糧農組織的數據看,去年以及今年世界範圍並沒有發生重大農業自然災害,很多人提到的非洲蝗蟲,其實整個遷徙路線看並不是世界糧食主產區,對於國際範圍內的糧食生產影響比較有限。這也意味著如果不是流動性問題的話,世界範圍其實不至於發生糧食供給不足的情況,然而現實看,如今伊拉克已經開始糧食告急了。

綜上來說,糧價上漲是缺糧嗎?其實真的不缺,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市場糧食供給都比較充足,只是如今全球肺炎疫情,國際糧食流動性降低,一方面人們對於未來疫情不確定性擔憂,另一方面心理性恐慌,多重因素疊加導致市場糧食價位有所起伏。但是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大家也真的無需過度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