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文學地理版圖的煤礦 ——長篇小說《黑與紅》閱讀札記


進入文學地理版圖的煤礦   ——長篇小說《黑與紅》閱讀札記


王成祥的長篇小說《黑與紅》2020年1月在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了。劉慶邦評價這部小說是“抒寫當代礦工的雄渾樂章”。賈平凹對這部小說作了推薦。

王成祥在創作談中說,《黑與紅》裡的鰲北煤礦,以王石凹煤礦為原型;《黑與紅》裡的礦區人物,也多以王石凹煤礦人為原型。這部長篇小說全景式描寫了以王石凹煤礦為原型的鰲北煤礦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發展軌跡。

王石凹煤礦是國家“一五”期間建設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初期由蘇聯援建,曾經是西北第一大煤礦。王石凹煤礦地處關中平原北部邊緣,具有黃土高原地貌特點。莽蒼的黃土溝壑裡的王石凹煤礦具有顯著的工業文化特色: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黃土高原傳統的農耕文明褶皺深處,高聳如雲的井架、斜坡穹頂的選煤樓、長排式辦公樓……蘇式現代化工業地標拔地而起;幾百米的底層下,延伸數十公里的井下巷道打破上億年地質時代的岑寂;同時,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煤礦工人,幾萬礦工家屬在這裡聚集、勞作。半個多世紀,這數千礦工繁衍生息已歷三代以上,他們在這裡形成了傳統農耕環境包圍著的現代化工業生活群落。王石凹煤礦形成一個獨特的文化景觀:蘇聯援建的赭紅色建築勾勒出王石凹礦區的天際線,礦工依山自建的窯洞、棚戶院落層層疊疊,藍色絞車在長長的斜坡上上下下。幾年前,我坐在絞車裡,看見絞車道不遠處的上坡上,幾棵老樹掩映著一個窯洞小院,院門前隱約站立著一個拄著柺杖的老人。

進入文學地理版圖的煤礦   ——長篇小說《黑與紅》閱讀札記


我看不清老人的面容,不知道他從哪裡來,在這個煤礦老去,他有什麼樣的故事。我知道,王石凹煤礦的溝溝壑壑裡生息著的、生活過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我是從王石凹煤礦出來的。我的父親是上世紀50年代到王石凹煤礦工作的外省人,是王石凹煤礦的第一代工人。回到這裡,曾經生活在這裡的人的語言會自動轉換成“王石凹方言”。在礦區生活的人河南話陝西話自如切換,四川話、兩廣話、江浙話、上海話、河北話、山東話也形成小眾的方言圈子,訴說著王石凹的往事。很多年前我就在想,如果能有作家把王石凹寫出來,把王石凹人幾代人的命運、情感寫下來,肯定會是一本大書。王石凹煤礦具有獨特的工業文明特點和移民文化特點,如果能以王石凹煤礦為原型寫出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王石凹可能會成為一個“文學地標”。

進入文學地理版圖的煤礦   ——長篇小說《黑與紅》閱讀札記


現在,王成祥寫出了以王石凹煤礦、王石凹煤礦工人為背景、為人物原型的長篇小說。

作為個體閱讀者,我閱讀這部小說,更多的是感到親切,字裡行間有著我熟悉的礦山的味道。我做了讀書筆記,標題曰“小說裡的王石凹細節”:礦山遠景、老槐樹、礦山地理環境、俱樂部、小學、中學、鐵道、隧道、運煤火車、悶罐車廂、扒火車、架子車、絞車道、拾煤核、窯洞、食堂、飯票、單身宿舍、槓子饃、撈麵條、採煤隊、協議工、罐籠、巷道、班中餐、更衣箱、澡堂、露天電影、慰問演出……一路閱讀一路做筆記,這樣的詞條我記了200多個。每一個詞條都帶有濃濃的王石凹的痕跡,小說的文字裹挾著我的記憶撲面而來。這樣的詞條一條條記錄下來,如同寫下一本記錄我私人閱讀與記憶的“王石凹詞典”。

最有王石凹礦區特色的是聯通工作區和生活區的絞車,小說裡稱之為“軌道車”。小說中寫道:“工人從食堂出來就能乘坐軌道車上班。下班的工人也是乘坐軌道車道食堂吃過飯,進入自由休息的時間段。因為這座煤礦是因地形而建,分上廣場和下廣場兩個區域,生產區在下廣場,生活區在上廣場,沒有軌道車工人上下班就得繞山走半個小時的路程,做軌道車只需要五分鐘。軌道車是專為職工家屬建的,四節車廂用和小孩胳膊一樣粗的鐵繩拉著在鐵道上行駛,幾分鐘一趟,晝夜不停地來回運行……”這晃晃蕩蕩的絞車,直到現在還在王石凹運行,擺渡著山上山下的生活,也在擺渡著王石凹的過往和今天。

幾年前,我在我現在生活的城市接待了王石凹煤礦的一位八十多歲老工人。他是我少年時代的好朋友的父親。老人家二十歲從廣西陸川縣招工到王石凹煤礦當工人。他乒乓球打的非常好,曾經在礦務局比賽中得過名次。老人退休後經常在王石凹退休辦的院子裡打乒乓球。他見到我,摸摸索索從皮夾裡取出一疊長方形的紙,是《銅川日報》的剪報,已經磨得有些字跡模糊。老人說他把在《銅川日報》上連載的我的一篇寫王石凹的長篇散文剪下,保存下來,說裡面寫了很多王石凹的往事、王石凹的人,他有空就看看。他說,儘管文章裡沒有提到他,他卻看到了那個時代的自己。這篇文章王石凹煤礦很多老礦工在傳著看。我想,倒不是我的文章寫得怎麼好讓老人們傳看,更多是因為寫煤礦工人的文學作品太少了。我寫的是老人們過往的經歷和情感,所以引起他們的共鳴。我很感動,也期待有更多的人寫銅川,寫王石凹。只有有動人心魄的情感記憶和獨特的文化傳承,王石凹工業文化遺址公園才有人文價值,才有存在和建設的意義,也才能使王石凹涅槃重生。

我閱讀《黑與紅》,作閱讀札記,在字裡行間尋覓王石凹的一草一木,探看王石凹人的悲歡離合。

進入文學地理版圖的煤礦   ——長篇小說《黑與紅》閱讀札記


在這部長篇小說創作方面,作家自己說還有很多值得修改完善的地方,人物情感的線索可以更加集中,故事情節的推進更加張弛有度,讓讀者有更好的閱讀體驗。“十年辛苦不尋常”,這部小說寫作時間儘管只有一兩年的時間,但作家的前期準備遠遠超過十年。我相信有很多讀者會閱讀這部長篇小說。小說的閱讀者裡假如有煤礦行業的職工家屬,他們一定會非常感動:這部小說記載的是一個負重前行的時代,一群負重前行的礦工,字裡行間的細節寫出了這個王石凹煤礦人的有血有肉的生命歷程。 沈偉東

進入文學地理版圖的煤礦   ——長篇小說《黑與紅》閱讀札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