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那時風華》詮釋最美青春,展現最美塞罕壩精神

《那時風華》是由河北省委宣傳部、省電影局、河北影視集團等聯合攝製,河北電影製片廠、恩幕傳媒、秋江潮傳媒出品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由李三林執導,田運章編劇,程琤、劉思博、肖雨雨、圖門巴雅爾、劉之冰、劉佳、王姬等主演。該片以三代塞罕壩人造林、護林、營林的感人事蹟為基礎創作,講述了一個人類憑藉超凡意志與殘酷的自然環境相抗衡的故事。

電影《那時風華》詮釋最美青春,展現最美塞罕壩精神

講述了一個人類憑藉超凡意志與殘酷的自然環境相抗衡的故事:一群以鄭百團、唐學燕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和以蘇鐵為代表的林業工人們,懷揣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偉大理想來到冰雪寒天的不毛之地塞罕壩,在這裡展開了生與死,愛與恨,離開與堅守的較量與搏擊。他們不忘初心、勇擔使命,憑藉心血和智慧,把荒蕪的塞罕壩變成了綠色的大林海,用實際行動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電影《那時風華》詮釋最美青春,展現最美塞罕壩精神

影片的動人之處是成功塑造了一批青春熱血、重情重義、敢愛敢恨的人物形象。在激情似火的年代,青年學生唐學燕、李建設、羅舒婭等六姐妹主動放棄高考,毅然奔赴塞罕壩,和知識分子蘇鐵、軍人家庭出身的鄭百團等男青年一起,在戰天鬥地、植樹造林的事業中,結下了純潔的愛情和深厚的友誼,並經歷了特殊年代的風雨考驗。影片通過細節的刻畫描繪,將忠誠與背叛、堅守與逃離、愛恨與情仇的矛盾展現得細膩生動。如,一小瓶煉乳在幾個男女主人公手中相互傳遞,勾勒出微妙的人物關係;唐學燕拿著父親給她的軍用皮鞋在批鬥會上大膽求愛,成為寒冷時節的暖心一幕;都抒發了人性之美、崇高之美。

電影《那時風華》詮釋最美青春,展現最美塞罕壩精神

影片不僅有唯美細膩的愛情表達,還有宏偉壯觀的建設大軍向荒原開進的浩蕩場面。片中上百臺老式拖拉機開墾耕耘,以實景拍攝營造特定年代氛圍,真實動人。主人公蘇鐵為救李建設與惡狼搏鬥的情節,也是真狼與演員的實景拍攝,畫面驚心動魄,令人印象深刻。影片還運用不同季節、不同光線變化下的樹木和林海的空鏡頭來造型寫意,蘊含“樹木與樹人”的深層關係,以景寓情,以情寓理。結尾處,老年鄭百團幾次叮囑後輩要“守好這片林子”,體現出只有一代接著一代幹,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才能為子孫後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生態環境。

電影《那時風華》詮釋最美青春,展現最美塞罕壩精神

在這裡,他們不忘初心、勇擔使命,把不毛之地變成了高原綠洲,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也是在塞罕壩精神的見證下,他們相識相知、不離不棄,唱響了一曲縈繞青春與夢想的動人戀曲。一份愛情,因為信念的底色而格外純摯;一段青春,也因為堅守的分量而更為恆久。

電影《那時風華》詮釋最美青春,展現最美塞罕壩精神

每一個年代都有屬於自己的青春風華。青春風華正茂,奮鬥未有窮期。電影《那時風華》激勵我們,從初心出發,迴歸本真,牢記使命,開拓創新,真正美好的青春風華永遠屬於艱苦奮鬥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