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引資3500億 雲簽約按下經濟運行“啟動鍵”

雲上引資3500億 雲簽約按下經濟運行“啟動鍵”

“雲端”賦能激活發展新動能,疫情期間,讓勞動者足不出戶就能選崗就業,讓遍佈全國的1萬多名員工在雲端開展業務,數百家承建單位直接入駐……“雲簽約”是否是減少疫情對經濟影響的一個縮影?疫情下誕生的經濟新模式是否會成為常態?

4月11日下午,在新浪安徽《觀察團》對此問題進行探討,通過視頻連線,搭建“雲直播”的方式,光明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常河、央廣網安徽頻道總編輯孫葉、工人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陳華和新浪安徽總經理胡靜四位資深媒體人就後疫情時代復工復產——新格局、新模式、新思路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

在交流中,光明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常河提到,2月25日舉行的“合肥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雲)簽約儀式”,這場雲簽約項目總投資1020億元,投資規模最大項目達400億元,8個簽約項目都是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醫療大健康、工業互聯網、裝備製造等高端前沿產業。

對於安徽來說,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嚴峻挑戰,安徽充分運用“雲平臺”“雲技術”,做好復工復產復學“雲文章”,其中“雲招商”增添發展新動能。截至3月中旬,合肥、蕪湖、滁州等8個市線上招商簽約項目389個,項目投資總額達3500多億元。那麼,雲簽約是否會稱為一種常態呢?

常河表示,就目前來看,“雲上”時代是不可逆轉的,“雲上”招商正在各個領域開花。

多年來,安徽科技實力不斷積累,在疫情期間得到嶄新的、爆發式亮相。無論是科大訊飛用三天時間完成新冠肺炎影像輔助診斷平臺,可以在三秒內診斷出一位新冠肺炎病例患者,還是東超科技研發出無接觸式掛號機,預防和控制醫院內交叉感染……科技力量的“逆襲”讓我們深刻感受到“雲上”招商、“雲上”簽約很有可能會成為一種常態,甚至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此外,當下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無不紛紛走上“雲端”,政府領導“雲上”銷售農產品,企業“雲上”招商引資。從“面對面”變為“屏對屏”,從“手握手”轉為“線連線”,面對2020年這場疫情大考,“雲簽約”等數字應用技術對疫情防控和推進復工復產發揮重要作用,為項目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為經濟運行按下“啟動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