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建市55週年專題連載]歷史上的今天:4月21日

1994年4月21日 全國首屆蘇鐵生態研討會議在攀枝花舉行

1994年4月21日,全國首屆蘇鐵生態研討會議在攀枝花舉行。會議由中國植物學會主持,北京、雲南、廣東、海南、臺灣等地40餘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會議參觀了巴關河自然蘇鐵林,圍繞蘇鐵生態開展了學術討論。


知識多看點

攀枝花蘇鐵(學名:Cycas panzhihuaensis L. Zhou et S. Y. Yang)是蘇鐵科蘇鐵屬植物,棕澗狀常綠植物,高1-2.5米,莖幹通常單一,覆被著宿存的葉柄基部。葉螺旋狀排列,簇生於莖幹的頂部,羽狀全裂,長70-120釐米,葉柄上部兩側有平展的短刺。雌雄異株;小孢子葉球單生莖頂,常偏斜,紡錘狀圓柱形或橢圓狀圓柱形,通常微彎曲,梗彎曲。種子近球形或微扁,種子倒圓錐狀球形或倒卵狀圓球形,種皮骨質,平滑。

分佈於中國四川南部和雲南北部。生長於海拔1100-20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下或稀樹灌叢中。

該種為中國特有的古老殘遺種,在研究植物區系、植物地理、古氣候和古地理等方面有重要意義。已廣泛引種到華南地區的各類樹木園、植物園和物種保存基地,可推廣應用於園林綠化、庭院造景及城市環境建設,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攀枝花蘇鐵被中國科學院列為珍稀瀕危植物加以保護,國際蘇鐵專家特納驚歎攀枝花蘇鐵不僅是攀枝花、中國的財富,而且是世界人類的共同財富。它已經與大熊貓、恐龍化石一起,被並列稱為“巴蜀三寶”。20世紀80年代在攀枝花金沙江中游乾熱河谷區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使這種瀕危植物的數量大大增加;由於它的生態適應性強,人們又嘗試對它進行引種栽培,已經在雲南昆明植物園和深圳仙湖公園引種成功。

[攀枝花建市55週年專題連載]歷史上的今天:4月21日

蘇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