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煙雨(安徽黟縣)

煙雨裡的南屏清雅、幽靜卻更加神秘。南屏有“迷宮式的村落”的稱謂。村內有72條巷、36眼井、300多幢民居。

在煙雨裡撐雨傘漫無目的地從一條深巷轉悠到另一條深巷, 風衣的前襟被煙雨潤溼一大片,眼鏡片上也佈滿了雨絲,透過未擦拭過的鏡片觀覽南屏古村落更加朦朧、迷人,我的思緒同現實村落中的宗祠、支祠、家祠、書院、書屋、 民居、小洋樓、石橋、水口園林,及南屏史料中的流芳百世的人物不期而遇......

我隱隱約約地彷彿見到了耄耋之年仍精神抖擻、飄逸、灑脫的清代著名儒學大師、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老先生,迎面而來....我們雖隔著百年的時空,但時運仍讓後輩我在南屏街巷中相逢姚老前輩。“西園”題額使我驚詫的是,南屏竟然有如此俊秀而遒勁的書作,儘管自已從事書藝三十餘載、左右手毫不拘束地書寫。感謝南屏的當地居民的妥善保管,讓後人一睹先輩的書作風采。經詢問打聽才知給“西園”題字的就是姚鼐先生。姚老先生給南屏寫的“西園”、“萬松橋記”散文,成了南屏人珍貴的文化遺產。

朦朦的煙雨中,駐足在南屏的“小洋樓”前,佇立良久。它的獨特的建築風格吸引了我,再一就是它同中國篆刻史上:一位重要人物--黟山派篆刻大師黃士陵有著關聯....

雨絲飄飄蕩蕩地下著,村落中菜園裡大青菜綠油油的,有一個小男孩戴著斗笠,用菜刀在起青菜我隔著斷牆殘垣好奇地默默注視著男孩挎著裝滿青菜竹籃,漠然看了一眼從我 身邊匆匆走過,掩映在煙雨裡的深巷中.....

我相信二十世初“蘇州三劍客”之一的程小青、 鴛鴦蝴蝶派作家周瘦鵑,在南屏期間也曾有過我這種好奇的目光。

周瘦鵑在抗戰期間避戰亂,一家人曾在南屏生活一年多時間。在南屏期間的感悟是其棄文從盆景的轉折點。南屏的靈息、文化氛圍造就了周先生的盆景的藝術靈感。周瘦鵑先生是我國較早的外國文學作品翻譯家之一,魯迅先生曾有“昏夜之微光,雞群之鳴鶴”的讚譽。周瘦鵑後來卻以蘇式盆景藝術大師之名享譽中外.....

幸好有南屏人做嚮導,讓我見到了清末名震江南的“江南十家”鉅富徽商一李宗煝的第五代後人。京都御用石坊鐫刻的“生壙志銘”及“爰得我所”的碑額被李宗煝的後人完好的保存著。李宗煝出生在南屏的貧苦人家,少年時出外謀生,中年經營鹽業發達。樂善好施、捐資助教。

在徽州地區留傳著許多有關他的扶危濟困的美好傳說。光緒十七年末,李宗煝病逝於安徽銅陵大通,次年棺柩運返南屏,“遠近吊者數千人”......

雨絲在南屏的街巷繼續飄散著,我仍在雨中走著,我不知道臉上的是雨水還是淚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