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藝術性解讀及對當下詩歌創作的啟示


《使至塞上》:藝術性解讀及對當下詩歌創作的啟示

西部風光


唐代是中國詩歌史上最繁榮最輝煌的時期。唐詩數量之多,作者之眾,內容之廣,風格流派之繁,題材樣式之全,堪稱空前。不愧後人給與“唐詩宋詞”的美譽

這些詩歌作者中,有“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有“詩仙”李白,有“詩聖”杜甫,有白居易、孟浩然、高適﹑岑參、柳宗元、孟郊、韓愈、白居易……

這些人中,隨便拎出一人,我們當代的這些詩歌寫作者都很難望其項背

01

公元701年,王維出生於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的一戶名門世家。據說跟李白同歲,但成名遠比李白要早幾條街。他從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九歲知屬辭,工草隸,閒音律”,妥妥地一個早慧少年。因為自幼就在詩、書、畫、音樂方面表現出過人的天賦,年少時即譽滿長安,極受當時官僚貴族歡迎,是上流社會的常客。這也讓他的青少年時期一路平坦,年紀輕輕就狀元及第,

王維本人也志得意滿,準備用心用力幹出一番事業,實現人生理想。

明代《唐詩品彙》中說“五古七古,以王維為名家;五律七律五排五絕,以王維為正宗;七絕以王維為羽翼。”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王維進士及第,被委以太樂丞之職不到半年,就因為“伶人舞黃獅子”事件,被貶至山東濟州任職司倉參軍。直到張九齡執政之時,他才得到了提拔。但是三年之後恩師張九齡被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排擠,貶為荊州長史。王維預感到情況不妙,果然沒過多久,李林甫就以慰問軍隊為由將他支到了荒遠西部邊關。

《使至塞上》:藝術性解讀及對當下詩歌創作的啟示

塞上風光


02

今天我們重點要說的這首詩歌,就是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王維被調任監察御史,後奉命出塞,擔任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奔赴邊關,出塞時創作的作品。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使至塞上》:藝術性解讀及對當下詩歌創作的啟示

詩人王維


03

|| 簡潔敘事,繪聲繪色。

首先來看這首詩的大意。

乘坐單車去慰問邊關,已經過了屬國居延。天空中飄忽的蓬草,漸漸飛出了漢塞,北歸的大雁,也飛過了邊關的天空。浩瀚的沙海上,一縷孤煙直衝雲天,無盡的長河上,正橫亙著一枚渾圓的落日。到達邊關之後,遇到了巡邏的偵察騎兵,告訴我守將都護正在燕然前線。

王維真是敘事的高手。詩歌中不僅交代了事由、時間、事件,集中筆墨描繪了沿途的風光,還把遇到偵察兵,詢問都護的情景也敘述了出來。繪聲繪色,讀之趣味盎然。

|| 白描手法,筆力雄渾。

詩人在敘述出塞過程的同時,用白描的手法勾勒沿途所見,有單車、居延、蓬草、歸雁。其中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更是“石破天驚”的詩句,令讀過它的人終生難忘。它對仗工整,簡潔乾淨,極富“畫面感”。短短10個字中,包含了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四個意象,只說孤煙“直”、落日“圓”,沒有其餘的修飾,就生動而形象地寫出了塞外雄奇瑰麗的風光。就連國學大師王國維也忍不住評價它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 借景抒情,含蓄表達。

作者出塞,恰在春天。本是負有使命的大臣赴任,卻“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卻沒有幾個隨從;途中見蓬草、歸雁,更是詩人自喻。得不到朝廷的重視,詩人內心怎能沒有激憤和鬱悶

孤煙如一根柱子,溝通了天地,撐起了宇宙;而落日如一隻天地之眼,無聲地凝視人間——無線拉伸的空間感。細品這二句詩,除了能體會到大漠戈壁的雄渾、沉靜之美外,詩句中還包含著的無邊的孤獨。這是懷才不遇的孤獨,被排擠的孤獨,政治抱負不能實現的孤獨……

這孤獨與先輩陳子昂何其相似!只是陳詩直抒胸臆,王維則更多含蓄而已。

◎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使至塞上》:藝術性解讀及對當下詩歌創作的啟示


04

王維是詩歌、繪畫、音樂全才。他的詩歌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樂府詩、山水詩、邊塞詩,在每一類別,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看看我們當下的詩歌現狀:碎片化的記錄、調侃和戲謔的段子、討巧的表情、直白的敘述、口水化的表達……


詩言志。詩歌是理想、情懷、境界、格調的表達

沒有獨特而深刻的個性體驗,沒有開闊的抒寫視野。我們寫那麼多又有何用?


一句也得不到流傳,註定是失敗的。

而只這一首,王維在邊塞詩的領域內便永遠地佔有了一席之地。


《使至塞上》:藝術性解讀及對當下詩歌創作的啟示

長河落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