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孔子语录:老而不死,是为贼

形容令人讨厌的老年人,有一句古话,“老而不死,是为贼。”按字面意思,是说一个人活到一定岁数了就该去死,不要赖活着,那样令人看着日眼。对于我国这个礼仪之邦,向来讲究尊老爱幼,此话也太对老年人不敬了。难道是现代人理解有误?查探此话出处,竟然与孔子有关。

《论语·宪问》有言,“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意思是说,原壤这个人叉开着双腿坐着等孔子,孔子来了后看见他这样不讲礼仪,很是生气,说道:“年轻的时候不讲孝悌,长大了没有什么成就,年老了不树立好的榜样,这样的人还活着就是个祸害。”说完孔子拿起自己的拐杖轻轻叩打了原壤的小腿。

被误解的孔子语录:老而不死,是为贼

按传统礼节,原壤是主人,孔子是客人,客人来了不仅斥责主人,还杖打主人,这怎么讲也不合常理。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孔子和原壤是老朋友,老朋友之间开玩笑,不讲礼仪,不讲主客之道,这才说得过去。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个讲究礼制的人,为人处世看起来比较古板,处处都不忘礼节礼貌。就上面的情形,如果面对自己的学生或者晚辈,那倒不会有问题。同龄人的话,也只有老朋友这一种可能。

《礼记》里面有记载,“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可见,原壤和孔子确实是老相识、老朋友。孔子在他那个时代,也是一个大牛人,这无可置疑。俗话说,惺惺相惜,或者臭味相投,抑或同气相求,能够与孔子做朋友,还是嬉笑怒骂,那就可以说明原壤也不是等闲人物。

根据《论语》和《礼记》记载,原壤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有点像道家人物,随心所欲,自然而然。在孔子看来,原壤是一个一生没有什么大成就、不懂做事的道理、不会为人的人。但这又有何妨呢,孔子仍旧和原壤是好朋友,只是一些为人处世的原则不同而已。就像老子、庄子,他们虽然和孔子思想不同,但彼此也有很多欣赏的地方。

被误解的孔子语录:老而不死,是为贼

所以,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从孔子口中说出来,是没有贬义的,只是一句开玩笑的话,就像是说,你这个老不死的,不给晚辈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一副爱咋地就咋地的心态,一生也不想有什么成就,也不讲究言行举止的合乎礼节,我可真是够够的了。

孔子用了“贼”字,“贼”字除了表示贬义的意思之外,还可表示聪明、智慧。比如朋友之间有时也说,谁谁谁贼的很,这个“贼”字的主要意思就是聪明、智慧。所以,这句话也有赞赏的意思。

一言以蔽之,很多古人的话,放到现代语境中意思多半也变了,作为后学者、后觉者,学生和晚辈,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去体会古圣贤的真实情况,而不是臆测。

被误解的孔子语录:老而不死,是为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