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縣:就業扶貧馬蹄疾

1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最可靠的脫貧方式。疫情下,防止因“疫”返貧,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快馬加鞭,抓牢抓實抓緊就業扶貧工作,從就業需求入手,在幫助貧困群眾復工返崗的基礎上,著力開發就業崗位,讓貧困勞動力捧上脫貧致富“金飯碗”。

古丈县:就业扶贫马蹄疾

對點返崗:從家門到廠門

2月20日,古丈縣紅石林鎮坐龍峽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杜庭金,搭上了該縣開行的第一趟“點對點”“返崗直通車”,直達福建省晉江信誠印染廠上班。“感謝政府,派專車送我們返崗上班,我們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這下收入有保障了,真的高興。”今年49歲的杜庭金充滿感激之情。同樣幸運的是,2月26日,該縣易地扶貧搬遷戶肖紅翠同縣內安置點的其他搬遷群眾,一起乘坐發往浙江省寧波市的“返崗直通車”,返回自己工作的西尚電子廠復工。“感覺很踏實,很安全,多虧政府想的細,專車送我們返崗復工。”該縣像肖紅翠這樣的返廠復工的異地搬遷戶群眾共有100多名,均分批次坐上“專車”直達務工廠門。為確保農民工有序安全返崗,該縣組織人社、交通、衛健等部門,為農民工返崗出行開闢“綠色通道”,開行了前往濟南、寧波、崑山、佛山、東莞、義烏、紹興、長沙等地“返崗直通車”,保障成規模、成批次外出的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復工。截至目前,古丈縣共開行專車36輛,運送返崗農民工779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89人。

古丈县:就业扶贫马蹄疾

車間穩崗:家門口的幸福

就業是民生之本。為暢通貧困戶務工通道,古丈縣不僅把貧困戶送到企業,還把“工廠”搬到了貧困戶家門口。2月24日,湘晶食品有限公司扶貧車間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場面,員工開始忙活起來。掃健康碼、測量體溫、鞋底消毒……一大早,準備進入扶貧車間的古丈縣古陽鎮樹棲柯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向桂英正在接受防疫檢查。“在這裡上班,月工資有3000多元,既可以照顧家庭和孩子讀書,又有穩定收入,感謝政府把我安排在扶貧車間。”向桂英對自己的工作十分滿意。“我們把扶貧車間的招工信息發至各村湘西為民群、QQ群等線上平臺。扶貧車間技術含量不高,勞動強度不大,上班時間靈活,是一種幫助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好辦法。”該縣人社局局長張學軍說。“我們打破傳統招聘模式,由‘線下’轉為‘線上’,搭建各類就業平臺,將全面摸排後的就業需求、用工需求數據化,發佈縣內外131家企業15320個崗位需求信息,讓貧困戶與企業‘零距離’溝通,實現精準匹配。”2018年以來,該縣共開發扶貧車間18家,目前已全部復工,復工人員436人,其中貧困勞動力341人。

公益創崗:穩定脫貧新“港灣”

“年紀大了,外出務工沒辦法從事重體力活。如今,在政府的幫助下,我能從事公益性崗位,生活有了保障。”今年3月份,古丈縣古陽鎮河蓬村58歲的貧困戶李昌華,成為村裡的公共設施看護員,負責水溝清淤、器械管護等工作。古丈縣古陽鎮河蓬村駐村第一書記周奉安說,公益性崗位是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重要舉措,目前,河蓬村已設立護林員、水管員、保潔員、農村專崗等公益性崗位21個,21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實現有效脫貧。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易地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是關鍵。古丈縣把易地搬遷進城貧困勞動力作為重點開展幫扶,就地開發適合他們的公益崗位,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來實現託底,確保搬遷戶至少有一人充分就業。目前,在公益性崗位上共安排易地搬遷進城貧困勞動力 298人就業。結合疫情防控需要,古丈縣新增一批農村保潔、林業管護、河道和公共設施維護等農村專崗。目前,新開農村專崗128個,城鎮公崗61個,全縣共有2259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通過農村專崗、公益性崗位託底安置,實現了就地就近穩定就業,確保穩定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