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中一句“我就是要逃離你”,說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

(1)

父母一輩子都在圍著孩子轉,而孩子卻想著逃離父母,這究竟是為什麼?

最近大熱的《小歡喜》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其中宋倩與英子這對母女的相處模式給觀眾帶來深厚的感觸,當單親媽媽遇上高考孩子,總會引發各種各樣的矛盾。

和丈夫離婚後的宋倩,把自己人生和女兒緊緊綁在一起,尤其是當女兒高三以後,更是圍著女兒轉,特地辭職照顧女兒的生活起居。

最新劇情中,英子和媽媽表達自己想考南京大學的天文系的想法,習慣了和女兒生活的宋倩堅決反對。

以“北京女孩要考北京的學校”各種理由來勸阻,勸阻不成後還用上了“情感絞索”------“考到外地,媽媽以後就不容易看到你了”。

《小歡喜》中一句“我就是要逃離你”,說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

面對爸爸媽媽的不支持和不理解,讓本就揹負著高考壓力的英子心情更加壓抑,後面居然產生自殺的念頭。

預告片段中英子跑到橋上,宋倩問女兒為什麼非要去南大,情緒奔潰的英子回答一句“我就是要逃離你”。

《小歡喜》中一句“我就是要逃離你”,說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

當孩子想要逃離父母身邊的時候,絕對是被壓抑太久了,畢竟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不想一輩子都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大家都知道當手裡拽著沙子的時候,你越用力,沙子漏得越快,而父母很多時候都會犯一個邏輯錯誤,便是愛就必須要緊緊抓住不放手。

緊緊不放手到最後往往適得其反,尤其是孩子在青春期,很容易有叛逆心理,越不讓做什麼,他們越要做什麼。

也許有的父母會認為我給你安排得都是最好的,我是你父母當然是為你好,但是他們卻不知道當孩子長大了就應該放手讓他們去闖,有時候,適當的放手更是愛,更是為他們好。

(2)

適當的放手,在這對母子身上就展示得恰到好處。

《媽媽是超人》第三季中,大麟子的呆萌暖男形象受到大眾的喜愛。有一期鄧莎生病了,身體很虛弱,胃口不好,不能起床吃早餐。

那時候只有大麟子在身邊,當知道媽媽生病後,自己都沒來得及吃早餐,就小心翼翼的端來一碗粥,讓媽媽喝,然後給媽媽量體溫,拿被子為媽媽取暖。

《小歡喜》中一句“我就是要逃離你”,說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

小小的人兒,拖著厚厚的棉被,這一舉動,溫暖著媽媽的心。也可以看出孩子在本能的反應下,有著主動幫忙弱小的觀念,當媽媽適當的示弱時,會激發孩子的一些潛能。

在日常生活中,鄧莎也會刻意放大自己的“懶”,讓兒子幫忙拿東西、自己穿衣服等等,慢慢的在這種培養下,大麟子也變得獨立有當擔有責任心。

大麟子會在知道媽媽要去“上學”的時候,貼心為她準備好文具,送媽媽上學,像一個“老媽子”一樣再三叮囑要注意安全。

《小歡喜》中一句“我就是要逃離你”,說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

之後鄧莎也表示那是她教育孩子的特殊方式,

她覺得作為父母,不能什麼都替孩子做,有時候適當的“偷懶”,適當的放手,才能讓孩子自己動手,不斷進步。

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很好,可以不讓自己那麼累,又讓孩子有所成長。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父母愛孩子就認為要為他打理好一切,到最後孩子養成習慣,認為有父母在什麼都不怕,可是父母也會老去,他們也需要我們照顧。

(3)

對於剛成年的孩子,把握放手的力度也是一件很有挑戰的事。

這個暑假髮小為他弟弟(小飛)高考的事沒少給我打電話,準確的說是發小的媽媽(張阿姨)為他兒子操碎了心。

參加高考前,張阿姨就一直給兒子灌輸:只要你能考上本科,其他的你都不用管的思想。

小飛從小就被張阿姨特別照顧,因為在他很小的時候張阿姨就離婚了,所以對張阿姨來說,兒子就是他的命。

《小歡喜》中一句“我就是要逃離你”,說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

後來高考成績出來後,小飛的成績並不理想,一心想讓兒子考上好大學為家裡爭光的張阿姨知道後雖然有點失落,,但是也只好給兒子蒐羅關於專科學校的信息。

而高考完的小飛簡直就是放飛自我,和張阿姨要了一筆錢說要去外地找暑假工,結果去了外地租了房子,工作沒找到,就拿著家裡給的錢和朋友到處去玩。

眼看著離報考志願的時間越來越近,小飛卻一點都不著急報考的事。

張阿姨為兒子報考的事到處奔波,本就對大學沒什麼概念,只能到處詢問親戚,而小飛人在外地,還老是不接電話。

可把張阿姨急壞了,只能瘋狂給我發小打電話,讓發小勸弟弟小飛回家,可是微信不回,電話不接,根本就沒法勸。

《小歡喜》中一句“我就是要逃離你”,說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

聽到發小的訴苦,反而我覺得小飛這樣是正常的,主要原因還是張阿姨以前對小飛是有求必應。

高中時候鬧著要買手機,不同意就拿不上學要去打工的話來威脅家裡,而張阿姨本來就疼兒子,只能處處順著他。

一次又一次的有求必應,讓小飛養成習慣,認為只要他拿學習說事張阿姨就會答應他的要求,而張阿姨一次次的妥協也讓小飛的膽子越來越大。

剛成年的小飛,第一次出遠門,不投奔當地的親姐,反而自己租房子,就像是被關久的鳥兒一出籠子,就使勁往外飛,不想回家,不想見到熟悉的人

對於剛成年的孩子,適當的放手是好的,當然這個放手的力度是很重要的。放手並不意味著放任不管,更不是放任某一處不管。

有些事他必須去經歷的那就放手讓他去,比如社會上一些歷練,那是父母教不了的;有些事該讓他明白的也要抓緊教育,比如學習是為了自己,成年了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4)

兒女若是風箏,父母便是手中的那條線,適當的放手既是成全,也是尊重,更是真正的“為你好”。

曾看過一則皮克斯的中國風動畫短片《包寶寶》,這短片講述的是一位空巢華裔媽媽和包子寶寶之間的溫情故事。

短片中的媽媽有一天在廚房忙著包包子,當她吃完包子的時候,突然發現包子變成了一個小男孩,之後她把這個包寶寶像養孩子一樣無微不至的餵養它。

《小歡喜》中一句“我就是要逃離你”,說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

以前也喜歡圍著媽媽轉的包寶寶長大後就不再聽話,有了自己的朋友,不再黏著媽媽,而媽媽擔心它受傷害,不讓他離開自己的視線,但是包寶寶並不領情,反而對媽媽發脾氣。

當有一天包寶寶回來帶了一位金髮碧眼的洋妞,原來包寶寶回來只是為了收拾行李,它要離開這個家,但是媽媽苦苦哀求都改變不了包寶寶要離開的念頭,在失望和憤怒之下,她一把將包寶寶塞進了嘴裡。

《小歡喜》中一句“我就是要逃離你”,說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

吞完之後媽媽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這時候她突然驚醒,原來是一場夢,而她現實中的兒子帶著女朋友回家了。

原來前面母親和小包子的故事,其實是現實中她和兒子過去的點點滴滴,最後母子冰釋前嫌,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生活在一起。

這部八分鐘不到的短片,但是劇情卻格外觸動心絃,短片的導演表示,他希望通過這個短片讓大家意識到“愛要隨著時間而改變”

孩子會隨著時間長大,而愛的方式也要隨著時間而改變,當孩子長大成人後,適當的放手,可以讓孩子更好的成長,也讓自己更輕鬆。

作者簡介:緩緩,一個外表強悍,資質一般,一樣活得心安理得,堅強平安的女子,在這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裡,啥事我們緩緩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