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焦慮型媽媽?”《不管教的勇氣》告訴你,教育可以很輕鬆!


“你是焦慮型媽媽?”《不管教的勇氣》告訴你,教育可以很輕鬆!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大家好,我是劉樺。

《不管教的勇氣》是日本的岸見一朗以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又一部著作。

幾年前,我就看過他寫的另一部著作《被討厭的勇氣》,當時就讓我心情豁然開朗,心中立即就有了突破重重困難,勇往直前的勇氣。

所以,岸見一朗寫的書,我基本上都會買來閱讀。

我第一次看到《不管教的勇氣》這本書時,腦袋裡立馬就出現了一個聲音:“不管教?孩子不管教能行嗎?”

“你是焦慮型媽媽?”《不管教的勇氣》告訴你,教育可以很輕鬆!

可當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其實,作者想表達的,不是真的讓你“不管教”孩子,而是換一種更為科學的理念和方式來教育孩子。

但是,這些方式在大部分人看來是“不管教”。

因此,你需要有勇氣,應用這些被大部分人看來是“不管教”的方式,來幫助你的孩子更好的成長。

“你是焦慮型媽媽?”《不管教的勇氣》告訴你,教育可以很輕鬆!

01

《不管教的勇氣》能給父母們一個怎樣的教育啟示?

這本書裡的很多理念和方式,跟我們以往對教育的認知截然相反。作者岸見一朗分了三個章節敘述這全新的育兒觀:

第一章:既不批評也不表揚的育兒方式

我們以前老的教育觀念是,孩子做錯了事就要批評,不批評,孩子不知道錯在哪兒,更不會改。

現在新的教育觀念是,提倡賞識教育,不要批評孩子。

而到岸見一朗這兒,又變成了“不批評也不表揚”了。

“你是焦慮型媽媽?”《不管教的勇氣》告訴你,教育可以很輕鬆!

岸見一朗在書中說了,總是批評,容易讓孩子變得懦弱。而且,批評只是見效快,但它不是改變孩子行為的好方法。因為:

  • 孩子都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批評,但是他們依然會做一些挨批評的事。這是因為,他們有好的行為表現時,得不到父母的回應,所以他們就做一些令父母頭疼的事情,通過批評這種方式來獲取父母的關注。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的行為被批評了很多次依然改不掉的原因。
  • 孩子會因為害怕父母的批評,而暫時停止了問題行為。但同時,也會變成為了逃避父母的批評而不去積極做事的懦弱消極的孩子。
  • 對於,比較小的孩子來說,他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批評,更不知道如何修正自己的行為。孩子明明不懂,還要挨批評,那這就說明父母不能平等地對待孩子。
“你是焦慮型媽媽?”《不管教的勇氣》告訴你,教育可以很輕鬆!

既然不能批評孩子,那就表揚孩子吧。但,岸見一朗也說了,不能表揚孩子。

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對你的孩子好言相向。一旦你的孩子因為得不到表揚,就不好好學習,那就麻煩了。

如果,孩子是在表揚聲中長大的,那麼他所做的事情,不是因為自己擅長或者喜歡,而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和表揚。

一旦外在的認可消失,他就不會去做這件事情。比如說,撿垃圾,是因為有人看著才去撿垃圾嗎?

所以,表揚孩子也不可取。

“你是焦慮型媽媽?”《不管教的勇氣》告訴你,教育可以很輕鬆!

第二章:會學習的孩子和不會學習的孩子

談到孩子的學習,我想,很多父母都會有說不完的話和聊不完的事。

父母的焦慮、暴脾氣,很大一部分都來源於孩子的學習,不寫作業、成績差、拖拉等。

搞得好像是父母在學習一樣,真是像老話說的那樣:“皇帝不急,太監急”。

但,岸見一朗明確的告訴你,學習必須由孩子自己來解決,他不是為別人而學,他是為自己學習,誰都無法代替。

“你是焦慮型媽媽?”《不管教的勇氣》告訴你,教育可以很輕鬆!

他在書中還寫到:“父母的干涉和為孩子著想的一些言行會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學習必須由孩子自己獨立完成,就算成績下滑,責任也只能由孩子自己承擔。”

第三章:賦予孩子勇敢面對人生的勇氣

其實,大家都知道,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不容易,你需要有足夠強大的內心、滿滿的自信、人生的價值 等等。

所以,岸見一朗在這一章節寫了,做為父母,我們如何給予孩子面對錯綜複雜、瞬息萬變世界的勇氣。

其實,教育孩子,最終的目的也是這樣。孩子最終是要獨自面對自己的人生,他需要靠自己能力和力量去解決生活中的各種難題和困難。

如果,孩子缺乏這種勇氣,他又該如何找到屬於他自己的幸福呢?

“你是焦慮型媽媽?”《不管教的勇氣》告訴你,教育可以很輕鬆!

02

教育可以很輕鬆

讀完《不管教的勇氣》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可以很輕鬆!

我們老一輩人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我覺得這句話有點類似於“不管教”。

很多時候,父母之所以對教育產生焦慮情緒,是因為我們沒有方向,對未來太過於擔憂,想得太多,管得太多。

有些問題,你只要換一種思路,就能放下很多不必要的煩惱。

“你是焦慮型媽媽?”《不管教的勇氣》告訴你,教育可以很輕鬆!

1、教育的目標和方向:讓孩子獨立自主

你過多的干涉,是沒法培養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的。

所以,你催促孩子寫作業,看書,是很難讓他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的。

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孩子吧,在他沒有請求你幫助之前,不要去過問。

就像書中的一句話:“沒有必要時時盯著孩子,孩子並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而活的。”

“你是焦慮型媽媽?”《不管教的勇氣》告訴你,教育可以很輕鬆!

2、考好了,不一定就會有好的未來

努力學習,就是為了考一所好的大學嗎?考上好的大學,就是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嗎?

當孩子考上好的大學,他就不需要再學習了嗎?當孩子找了一份好的工作,他就不需要再學習了嗎?

還是別再拿這些話誤導孩子了,而且孩子也不會相信。因為,觀察力極強的孩子們會發現,很多人並沒有考上好的大學,但他們也生活的好好的。

所以,

學習應該成為孩子終身的能力。要想讓孩子好好學習,不是靠強逼,也不是靠咆哮,更不是靠講道理,而是要讓孩子體驗到了學習的喜悅和獲取新知識的快樂。

知識能為他所用,他自然就會主動學習。

“你是焦慮型媽媽?”《不管教的勇氣》告訴你,教育可以很輕鬆!

3、孩子是否認為自己有價值?

這一點非常的重要,現在很多人遇到困難就會退縮,原因是他認為自己做的不好,所以,就不想去做了。

還有的人,不參與任何有挑戰性的工作,因為怕自己做不好,被人知道自己不行。

那麼,如果提高孩子的價值呢?

“你是焦慮型媽媽?”《不管教的勇氣》告訴你,教育可以很輕鬆!

岸見一朗在書中寫到:“關注長處和好的方面就可以消除黑暗。”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 。就是告訴家長,要想讓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我們首先就要看到孩子的優點和價值。

所以,

不要再為孩子“這不好,那不好”焦慮了,這些所有的“不好”也都是被你放大的。現在,你要做的是無限放大孩子的“好”,這些“不好”自然就會慢慢消失。

“你是焦慮型媽媽?”《不管教的勇氣》告訴你,教育可以很輕鬆!

最後,《不管教的勇氣》告訴了我一件事:不管教,是讓你找到管教的邊界,最後賦予孩子面對人生的勇氣,找到屬於他自己人生的意義。

不過,書還是親自讀的好,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成長背景,讀出來的感受和啟發也是不同的。


作者:劉樺,一位努力向上、有點兒叛逆、積極修行的80後單親媽媽。同時,也是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生、少兒諮詢師、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專注做以愛為底色的家庭教育、父母課堂;分享養育乾貨、做睿智媽媽、過幸福人生!

如果你有困惑,歡迎隨時私信我,交流有助於解惑!

“你是焦慮型媽媽?”《不管教的勇氣》告訴你,教育可以很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