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甘南」帶著群眾幹 做給群眾看——記碌曲縣阿拉鄉吉扎村黨支部書記萬瑪才讓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 硯 徐錦濤

4月9日下午,記者來到甘南州碌曲縣阿拉鄉吉扎村的扶貧車間,幾個工人正在認真製作藏式點心。吉扎村黨支部書記萬瑪才讓在旁邊認真叮囑著:“裝盒的時候一定要壓實,得確保質量。”

56歲的萬瑪才讓,個頭不高但身材結實。他不善言辭,但談起村裡的產業發展,語氣卻特別堅定。正是他一心帶領群眾致富的決心和敢想敢闖的勇氣,為吉扎村開闢出了一條條產業發展致富路。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甘南」帶著群眾幹 做給群眾看——記碌曲縣阿拉鄉吉扎村黨支部書記萬瑪才讓

萬瑪才讓認真囑咐車間工人,保障藏式點心加工質量。

眼前這個規模不大的扶貧車間是吉扎村集體經濟特色農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下屬的加工車間。2018年3月,吉扎村在碌曲縣鄉兩級政府的支持下,開辦了一個以藏鄉特色農產品加工為主業的村辦合作社。成立合作社,這正是萬瑪才讓的想法。

2017年底,萬瑪才讓跟隨縣裡組織的扶貧培訓班到夏河縣進行學習考察,當地的一家青稞炒麵加工廠引起了他的興趣。

“未加工的青稞,一斤價格1.6元左右,可經過加工後,價格翻了一番。村裡人家家種青稞,收入卻上不去,為什麼不在村裡建個加工車間呢?”

在村裡當了18年的村支書,吉扎村鄉親們面臨的窮困,萬瑪才讓最瞭解。吉扎村位於阿拉鄉西南部,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全村就靠一條繞山村道與外界聯繫,村民“靠天養畜,靠山吃飯”的思想根深蒂固,村裡仍舊保持著“二牛抬槓”的傳統耕作方式,耕地收入低,群眾普遍安於現狀,不懂也不會發展產業。

村民加拉尕東塔就是這樣,家裡12畝青稞地,一年收入4000多元。家裡媳婦和2個女兒都沒有工作,都靠著他到鄉里四處蓋房打工養家。

“要把咱們村種的青稞賣出去,賣得好。”萬瑪才讓下了決心,他和村“兩委”馬上著手建立合作社,很快,青稞麵粉生產電磨廠和土特產生產加工扶貧車間在村裡落地生產,以生產青稞炒麵及酥油、餈粑、藏式點心等當地特色農產品為主。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甘南」帶著群眾幹 做給群眾看——記碌曲縣阿拉鄉吉扎村黨支部書記萬瑪才讓

吉扎村集體經濟特色農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以生產青稞炒麵及酥油、餈粑、藏式點心等當地特色農產品為主。

吉扎村採取“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貧困戶+農牧戶”的經營模式,通過合作社高於市場價收購村民的青稞,加工後進行品牌銷售,部分利潤按照入股比例用於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剩餘利潤給貧困戶及普通農牧戶分紅。2018年,合作社創收5.6萬元,3.5萬元用於給村裡35戶未脫貧戶分紅,每戶分紅1000元。2019年,合作社純收入達到14萬元,村裡決定給全村144戶村民分紅,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600元,一般農戶分紅500元,人人都享受到了村裡的發展紅利。

不僅如此,合作社還吸納了當地12戶農戶長期在車間務工,其中還包括村裡未就業的4名大學生,加拉尕東塔的女兒才讓卓瑪就是其一。她腿腳有殘疾,到外地打工成本高而且生活不便,現在到車間打工,離家近,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

“我告訴女兒,一定要跟著萬瑪才讓書記好好幹,他引得路準沒錯!”加拉尕東塔信心滿滿地說道。之所以這麼信任萬瑪才讓,是因為他能外出打工都是萬瑪才讓的功勞。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甘南」帶著群眾幹 做給群眾看——記碌曲縣阿拉鄉吉扎村黨支部書記萬瑪才讓

貧困戶加拉尕東塔(右)十分信任村支書萬瑪才讓,大女兒現在在村裡扶貧車間務工,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

早在2006年,萬瑪才讓就帶著村裡的青壯年勞動力組成一支建築工程隊,到縣城以及周邊地區的建築工地打零工,確保村裡人出去打工有人管,生活有人照顧,掙錢有保障。在萬瑪才讓的努力下,每年村裡都有近40人跟隨他外出打工。

“我帶他們出去,幫助他們協調解決問題,大家打工辛苦掙來的錢,我們都是平均分配,讓每個人都能掙錢回家。”萬瑪才讓說道,“這樣家家有穩定收入,不再‘等靠要’,人人都相信勤勞可以致富。”萬瑪才讓一心為民的作為,讓他成為村裡人人稱讚的好書記,2015年,他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目前萬瑪才讓的工程隊已發展到大大小小的5支,在當地及甘南州其他縣市從事藏式房屋裝潢等項目,成員年收入可達2萬元。

一把把青稞種子撒在田間,一盒盒藏式點心在車間裡裝箱稱重,村裡的工程隊即將有序復工……吉扎村鄉親們在村支書萬瑪才讓的帶領下,新的一年又正奔走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 徐錦濤碌曲4月9日電)

圖片均為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