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才女”蔣方舟:7歲起寫作、19歲進清華,她的優秀無可替代

現實中,很多人想要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追逐夢想的人很多

,但是隻有那幾個讓人羨慕的人成功了,其餘的都在仰望。

蔣方舟,一位才貌兼備的湖北姑娘,她7歲便從事寫作,在作品中所使用的語言皆為隨心而發,描述的對象也顯得輕快灑脫。她的這種與傳統文學截然不同的風格,讓她很早就進入大眾的視野,在文壇也是小有所獲。

“湖北才女”蔣方舟:7歲起寫作、19歲進清華,她的優秀無可替代

沐浴在人生的暖陽下不忘初心,學習更沒有止境。

蔣方舟於1989年出生,她的父親是一位乘警,母親則是一位名噪一時的美女作家,在這種知識氛圍濃郁、物質基礎充裕的家庭中,蔣方舟不但沒有懈怠,反而在母親的引領下,在7歲那年就踏上了寫作的旅程。

她這一路走來可謂是一馬平川、風平浪靜。1997年,開始創作《打開天窗》,後來這個作品被湖南省教委列入中小學讀本,從這時起,她就成為多家報刊的專欄作家。在隨後的學習生涯中,數篇文章先後發表在各大知名報紙上。2005年,才華橫溢的蔣方舟被華師一附中提前錄取,並於同年當選為中國青少年作家學會主席。2008年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並引起較大爭議。而這諸多的成就是她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也正是一步步的前進,最終才能令她走入清華的大門。

“湖北才女”蔣方舟:7歲起寫作、19歲進清華,她的優秀無可替代

名校出身的她有著遠大的目標,希望走得更遠。

2012年,蔣方舟從清華大學畢業並進入《新週刊》雜誌擔任副主編,開啟了自己愈加豐富的人生,擔任過第九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影視頒獎嘉賓、參加過綜藝節目《奇葩大會》等等,這些正是她提升自己的方式,便如李尚龍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優秀不夠,你是否無可替代?”

但是這一切活動並沒讓她扔下寫作的初心,2013年,新書《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出版,這本書是她二十歲後的首本雜文集,反思的是成長道路上的得與失。兩年後,首部短篇小說《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正式問世。一本本著作的出版,彷彿在告訴人們:那個學富五車的青年作家還在,她的寫作是不會被輕易取代的。

“湖北才女”蔣方舟:7歲起寫作、19歲進清華,她的優秀無可替代

“我承認,我曾經歷滄桑”或是“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我承認,我曾經歷滄桑》,這是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的回憶錄,就像書名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滄桑,而且也必定會歷經滄桑,而人也重視在經歷滄桑,或慢或快,或深或淺。人生滄桑,似乎是人生字典中抹不去的一個詞,猶如泥沙俱下般傾注在歲月的長河裡;經歷了滄桑風雨,跌宕的人生才能在記憶中留下美好且珍貴的回憶,這或許就是經歷滄桑的寓意。

然而,蔣方舟卻寫到“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這又是另一種人生含義。縱觀她的成長曆程,確實滄桑二字離她過於遙遠,她迄今為止的人生之旅都顯得極為平坦,或許人生的順風順水也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我一直在流浪,可我不曾見過海洋”,蔣方舟如是,你我也是如此。不一樣的煙火註定絢麗不同,我們每一個人的經歷都會是我們的寶典,都將沉藏在心底,無論滄桑與否,都是各有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