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為何不聽恩師諸葛亮的話,駐守街亭時,非要選擇在山上紮營?

公元228年的春天,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攻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關中震動,魏明帝曹睿親自到長安督戰,並派張郃抗擊進攻祁山的諸葛亮。

馬謖為何不聽恩師諸葛亮的話,駐守街亭時,非要選擇在山上紮營?

諸葛亮


諸葛亮覺得這次北伐,進展順利,張郃來就來吧,只有守住街亭,這場仗的勝利指日可待啊。在守街亭的人選上,諸葛亮是有偏心的,他不選魏延、吳懿等舊將,把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參軍馬謖。

馬謖為何不聽恩師諸葛亮的話,駐守街亭時,非要選擇在山上紮營?

馬謖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人,和諸葛亮私交甚密。馬謖機智過人,愛談論軍事謀略,諸葛亮深為器重,每每與他談論到天亮。

諸葛亮徵南中時,就是用了馬謖的策略,“攻心為上”,這才有了“七擒孟獲”。

可以說諸葛亮是把馬謖當作接班人來培養的,只要馬謖守住了街亭,就立下了頭功,將來諸葛亮百年之後,馬謖就可以順利接班。而且臨別之時,諸葛亮對馬謖再三囑咐,讓馬謖到了街亭一

定要當道下寨。

可馬謖到了戰場,這麼一看,呀,大道旁邊有座山啊,這要佔據高山,魏兵前來,我軍定成猛虎下山這勢,臣相干麼讓我當道下寨,於是領軍上山。

張郃殺到,先是一楞,蜀軍幹麼不守在大道上,而要守在山上,不過很快明白過來,蜀軍將領一定是個庸才,這還客氣什麼,於是把山圍了,截斷水源,放火燒山。

馬謖驅趕蜀軍下山,蜀軍個個面有難色,不敢去送死。馬謖也傻眼了,這怎麼跟書上寫的,自己想的不一樣啊。

蜀軍大敗虧輸,丟失街亭,諸葛亮失去重要據點,進退失據,無法再戰,第一次北伐,失敗告終。

諸葛亮為何揮淚斬馬謖?

馬謖敗回本陣,說,“臣相,我知道自己錯了,你處罰我吧。”

諸葛亮說,“幼常啊,幼常,你為什麼不當道下寨。”

馬謖說,“臣相,我看到那裡有座山,自己突發奇想,想帶軍上山成猛虎下山之勢。”

諸葛亮,“幼常啊,我與你情同父子,本想讓你建此頭功,可你千不該,萬不該,臨別之時,我再三叮囑,當道下寨,事到如今,唉,還有什麼好說的,左右推了出去,就地斬首。”

馬謖說,“臣相,我還年輕,上有老,下有小,我才三十多點,你就不能讓我帶罪立功嗎。”

諸葛亮,“幼常啊,不是我要殺你,軍法無情啊,你來看這是什麼。”

說著把軍令狀拿出來了,馬謖一看,正是自己出發前立下的軍令狀,不再多言,知道事情無法挽回。

諸葛亮說,“幼常,安心去吧,你的家人由我照顧”。

其實像馬謖這樣的人才,他考慮問題永遠不會考慮正常情況,他只考慮反常情況。

就像你問幼兒園的小孩子一道數學題,1+1等於幾?幼兒園的小朋友馬上回答,等於2,而且還會笑眯眯的跟你說,叔叔你看我厲害吧。

如果你問一個初中生,1+1等於幾?他不會回答,還會用憤怒的眼光看著你。

如果你問一個博士,1+1等於幾?博士會把目光投向蒼茫的遠方,推一推眼鏡架子,親切的跟你說,你這個問題問的好,這裡面有數學、符號學、現象學、圖像學等一系列學科內容,你能出點經費嗎,咱們立個項,研究一下,1+1到底等於幾。

馬謖就是那個博士。

馬謖的失敗正是因為諸葛亮的私心。

街亭戰敗,宣告著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以後的北伐再也沒有取得比第一次更大的戰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