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傷感的詞,一字一淚,太經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可超越


說起世間傷感的詩詞,那都是詩人們親身經歷,或有所見,或是有感而發的詩詞,但能流傳至今讓人讀來膾炙人口的也不多,能讓人記住的那就更少了。

在我印象中就想到了詩人李煜這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可謂是愁之極,卻未能表現出悽慘傷感之極。而李商隱這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看似傷感,後代多作稱讚春蠶其精神。

世間最傷感的詞,一字一淚,太經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可超越


再譬如張籍一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這首可堪傷感,但卻不能表達出一字一淚那種感傷。世間最傷感的詞,一字一淚,太經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可超越。怕也就是女詞人李清照這首《聲聲慢》了,全詞如下:

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讀這首詞之前,應該先了解詩人的創作背景,據說這首詞是李清照丈夫趙明誠因病去世,把丈夫安葬以後,金兵入侵,李清照追隨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到浙東,飽嘗顛沛流離之苦。

世間最傷感的詞,一字一淚,太經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可超越


李清照在避難中奔走,所有趙明誠留下的寶物也喪失殆盡。當時正直國破家亡,丈夫也去世,一連串的打擊使詩人嚐盡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所帶來的痛苦以及亡國之恨,加上喪夫之哀,那種孀居之夫種種哀愁痛苦沾滿了心頭,於是李清照在這樣的環境下才創作出千古名篇《聲聲慢》。

如果欣賞這首詞,很多人很容易被這首詞的前三句所吸引,估計都一致認為這前三句最具特色,如果只注意到這一點,難免對這首詩詞瞭解不夠透徹。因為全詩這三句只是個開始,但是這個開始的這個氣氛就籠罩了全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開頭三句,詩人可謂是字字珠璣,一字一淚地烘托出了全詩的傷感,尋尋覓覓,詩人尋尋覓覓能尋出個什麼來呢?

世間最傷感的詞,一字一淚,太經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可超越


在房間裡走來走去,獨自一人才有了下句冷冷清清,這麼冷清的房間,讓詩人更加感到憂傷悽慘。這些都是金兵入侵,國破家亡,丈夫也去世所帶來的,讓人孤寂幽憤傷感從一處來“悽悽慘慘慼戚。”

全詞僅此三句,可謂將傷感冷清幽憤等等感傷充分發揮到了極致,至今無人可超越。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乍暖還寒時候。”這句又是詩人反寫,多數人都知道“乍寒還暖”,天氣慢慢從寒變暖,只有早春的時候,詩人們才有這種感覺,但是詩人這句卻是“乍暖還寒”,可見寫秋日的早晨,因為這首詞作於秋季。

秋天的早上太陽昇起,讓詩人心中有一絲暖意,可秋之寒氣襲來讓詩人又頓覺生寒。這種忽暖忽寒,讓人有些不知所措,即與首句相呼應。詩人面對這種天氣,竟不知如何是好。

世間最傷感的詞,一字一淚,太經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可超越


是啊,相信不少人也有過這種感覺,早上起來感覺很冷,穿了一件外套出門上班,坐公交或是擠地鐵時就出汗了,讓人感覺有些燥熱。這種感覺讓人不知所措,衣服脫下,又怕著涼。所以詩人用“最難將息”,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這句,跟“乍暖還寒”可謂是相結合。而這句也有李太白那句“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意味兒。因為詩人想通過飲酒了讓自己身心暖和些,讓自己不感覺那麼清涼。可是怎麼飲酒,喝的再多,也抵擋不了晚來的寒風啊,寒風吹來,讓詩人又感覺非常淒涼了。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詩人看到南方飛來的秋雁,那可是往昔在北方才見到的,所以詩人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詩人是認識秋雁的,但秋雁卻不曾認識詩人。所以只能說舊相識。

世間最傷感的詞,一字一淚,太經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可超越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說起這句,無不讓人想起杜秋娘那句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不過詩人的這句,比起杜秋娘這句來說寫得更傷感些,更深遠些。

詩人看著滿地黃花堆積,又想起了自己傷心過度而憔悴的面容,是沒有什麼心情看花了,更不想去採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句可謂是前三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又一個昇華,詩人獨自守著窗戶,想等到天黑,可天什麼時候能黑哦?這句是詩人感覺天好像黑不下來了,故意讓詩人多一些傷感,淒涼。

世間最傷感的詞,一字一淚,太經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可超越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詩人伴著憂傷煩悶的心情終於等到了黃昏,還下了雨,詩人回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最後用一個愁字收尾。

全詞,是一環扣一環,步步生華,把女兒家那種煩悶傷感心情寫到了極致,所以世間最悽慘的詞,李清照這首,如果用心去體會,真可謂是一字一淚,太過經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可超越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