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喝的酒真的是酒吗?

古代人喝的酒真的是酒吗?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文化当中跟酒有关的文人其实真的不少,酒仙李白、醉翁欧阳修、饮酒诗人陶渊明等等。这些古人都是我们印象中的好酒量,李白动辄斗酒,一大斗酒相当于现在6升,一小斗也有2升了,那么问题来了,2000毫升的酒相当于4瓶矿泉水,就算是水都灌肚子里也挺难为人了,何况是酒,那他们喝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酒吗?你以现在我们常喝的酒来说的话,即便是啤酒也会醉啊。

古代人喝的酒真的是酒吗?

水浒传中酒文化比较出名,酒后武松打虎,还有酒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等等。在这些小说当中,他们喝酒动辄十几碗,甚至几十碗,那鲁智深,喝了十几碗酒之后还要再喝一桶酒。如果是拿今天的酒来看的话,他们早就醉死了。他们当时喝的种酒酒精含量比较低。,一般十度左右,比啤酒度数能高一点点有限,而且味道也不是像咱们现在喝的白酒那么辛辣,他是微微发甜的,有点像果酒,有点像所谓的甜水、香槟吧,只有这种酒才符合古代人动辄几十碗十几碗大碗饮酒的场面。如果说以我们现代人喝的那种白酒的话,拿到古代估计他们一碗都喝不下,一碗直接就干倒了,当然他们也许都不认为那是酒,穿肠毒药妥妥的。

这就要从中国古代的酿酒工艺说起了,其实到宋以前,古人喝的酒大多都是米酒果酒,都属于发酵酒。米酒我们经常能在超市里头买到的,那种糯米酒,或者是甜米酒,米酒,酒精含量不高,味道偏甜,是那时人们的主要饮用酒。大家可以试试看看,喝这酒能喝多少,其实小编试过,只是米酒的话,小编也能喝好几碗,当然都是低度的,如果换成度数较高的黄酒,小编也喝不了一碗。

古代人喝的酒真的是酒吗?

由此来看的话,酒喝上个几十碗。不醉也没太稀奇的,重点是酒精度数。但是为什么同样是粮食酒,现在人喝的酒你喝一碗,基本上就可以倒了。主要是因为古人喝的酒是发酵酒,而我们现在喝的酒是蒸馏酒。发酵酒,其实是米酒,酒精度数比较低,以古时候的制作水平而言的话,酒精度只有几度左右,度数高的也不会超过十度,所以那时候的好酒,估计就和咱现在喝的啤酒的度数相当吧。

从中国历史来看的话,从南宋到元代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都不会超过15度,大多数是10度以下的米酒发酵之后过滤而得,像武松喝的过景阳岗的酒,三碗不过岗,那应该都是在15度左右的。甚至可能是十度左右的,还有如水浒传里头智取生辰纲中有一段讲到杨志带到梁府里的人,在大热天买酒解渴,酒到了可以解渴的地步的话,酒精度数就可想而知了。实际上,我们现在喝的白酒是在宋元以后才逐渐流行起来的,学名为蒸馏酒,又因为白酒可以点燃,也叫烧酒。而古法烧酒,它实际上是从元朝时才开始制作。

古代人喝的酒真的是酒吗?

在本草纲目的记载中,烧酒是在元朝时出现的,元朝酿酒工艺改造。也就出现了所谓的蒸馏酒烧酒,种工艺酿造出来的酒接近于现代工艺,酒的度数也比较高。按照当时的文献记载,是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者大麦蒸熟和酒曲“酿瓮中七日后,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耶”。他那时候管白酒叫酒露。

古代人喝的酒真的是酒吗?

这种酿酒工艺一直延续到现代,现代的白酒其实就是蒸馏烧酒,度数最高的,能到七十多度。一般的也在四十度接近五十度。这种白酒,如果按照古人的喝法,喝一次估计人就废了,严重的酒精中毒。你想象一下古代人打仗之前会喝酒壮胆,热身,要是也是用大碗喝白酒的话,估计谁打仗前喝酒谁就输定了。这样看来的话,古代的那些所谓的酒仙醉翁到了现代的话,没准就属于那种见风倒,几杯就可以灌倒了。当然,从另外角度来说的话,古代人喝的酒,因为都是粮食酒,还有一些果酒一类的,其实这些酒对身体还是没有那么大伤害的,不像现代白酒。现在的白酒长期过度饮用的话,真的伤肝,我们知道很多肝癌病人就是因为长期过度饮酒,拿酒当水喝造成的,酒仙没当成,人就不行了,所以大家还是适度饮酒,尽量限制一下自己的欲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