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與他人接觸,會昌一女一男卻損失21萬,原來。。。。

沒與他人接觸,會昌一女一男卻損失21萬,原來。。。。

近日

會昌一名男子和一名女士並未與他人接觸

卻損失21萬元

究竟怎麼回事呢?

原來

兩人都遭遇了電信網絡詐騙

没与他人接触,会昌一女一男却损失21万,原来。。。。

4月2日

家住會昌縣的汪某手機接到一個電話

對方稱能提供貸款服務

利息低、放款快

汪某未過多思考就與對方互加了聯繫方式

没与他人接触,会昌一女一男却损失21万,原来。。。。没与他人接触,会昌一女一男却损失21万,原来。。。。

在表明自己要貸款意願後

對方給汪某發來一個“**有錢花”的APP

汪某下載後按照要求填寫相關信息

很快APP內顯示貸款10萬元已批下來

汪某原以為如此簡單即大功告成了

可他沒有想到自己已經踏進騙子的圈套裡

沒過多久

汪某的手機接到一條短信

稱汪某收款賬號填錯貸款被凍結

没与他人接触,会昌一女一男却损失21万,原来。。。。

汪某用錢心切遂聯繫了客服

對方告知要交3萬元認證金用以解凍貸款

並承諾解凍後貸款後認證金一併退還

汪某不捨得到眼前的錢飛了

便用手機給對方轉去3萬元

誰知3萬元過去賬號依然沒有解凍

没与他人接触,会昌一女一男却损失21万,原来。。。。

到手的肥肉豈能隨意讓它飛走?

對方稱經過查詢汪某的徵信有問題

緊接著又羅列了交保證金、賬戶結息不夠

等待銀監會審批等原因要汪某轉賬

没与他人接触,会昌一女一男却损失21万,原来。。。。

錢一到手,騙子瞬間玩失蹤

就這樣

123000元轉到了對方提供的賬戶上

直至汪某稱已無錢可轉

對方瞬間將汪某拉黑

案列解析

汪某遇上的是典型的電信網絡貸款詐騙,犯罪分子利用黑市上買來的個人信息與汪某“撞”上,而後虛構事實引誘汪某上鉤,以假亂真的網絡貸款APP使汪某迷惑雙眼,虛假的貸款數目讓汪某欲罷不能,犯罪分子趁熱打鐵編造理由讓汪某繼續投錢,一旦覺得受害人警覺或無錢可榨,騙子便突然“失蹤”。

没与他人接触,会昌一女一男却损失21万,原来。。。。

而下面這位女士

也是因為接到詐騙電話慌了神

損失了87000元

没与他人接触,会昌一女一男却损失21万,原来。。。。

4月8日下午

家住會昌的李女士接到自稱是

贛州市公安局民警的電話

對方與李女士互加微信後出具了工作證明

没与他人接触,会昌一女一男却损失21万,原来。。。。

並稱李女士銀行賬戶有一筆資金涉案

要李女士配合調查將錢轉至安全賬戶

李女士從網絡上貸款湊足錢後

將錢轉給對方提供的賬號上

併發給對方驗證碼

没与他人接触,会昌一女一男却损失21万,原来。。。。

就這樣

李女士共向對方轉賬三次共計87000元

其實

這是犯罪分子利用網絡

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行騙的案例

待李女士去銀行查詢才發覺自己被騙

但為時已晚

没与他人接触,会昌一女一男却损失21万,原来。。。。

警方提示

没与他人接触,会昌一女一男却损失21万,原来。。。。没与他人接触,会昌一女一男却损失21万,原来。。。。
没与他人接触,会昌一女一男却损失21万,原来。。。。

素材:刑偵大隊

没与他人接触,会昌一女一男却损失21万,原来。。。。
没与他人接触,会昌一女一男却损失21万,原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