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曾邀請軻比能夾擊曹魏,軻比能是何人?是怎麼死的?


諸葛亮曾邀請軻比能夾擊曹魏,軻比能是何人?是怎麼死的?


一、“小種鮮卑”的雄起

東漢末年,北方草原強大的鮮卑大聯盟在其首領檀石槐去世後瓦解,鮮卑精兵也在檀石槐幾個孫子爭權內鬥中消耗殆盡,其他的鮮卑各部首領也各懷心腹事,就在這時,在鮮卑諸部首領(大人)中,有一個人脫穎而出,這個人就是被稱之為“小種鮮卑”的首領軻比能。

具體這“小種”是指什麼?筆者認為也就是鮮卑的小部落,幾類“別種”、“別部”。

當年檀石槐建立強大的鮮卑軍事大聯盟時,軻比能並不是諸部大人,沒有進入最高領導層,其部眾活動範圍大約在今天內蒙古河套地區,屬於中部下屬的一個小部落。

亂世出梟雄,這個軻比能頗有點軍事頭腦,乘東漢末年群雄逐鹿與草原上各部紛爭,逐漸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

當時與草原為鄰的冀州等地是軍閥袁紹的勢力,黃巾軍與黑山軍被袁紹擊敗後,餘眾有很多人逃入鮮卑,軻比能識時務者為俊傑,積極對這部分人進行招納與收留,一時間讓他的實力如虎添翼。


諸葛亮曾邀請軻比能夾擊曹魏,軻比能是何人?是怎麼死的?


隨著北方地區的混亂,軻比能率部逐漸向今天的山西、河北塞外以東遷徙,並且不斷吸收零散的小部落,體現了非同一般的領導才能與軍事才能。

軻比能為人持法公平,能夠服眾,為人不貪財,又具備軍事才幹,一時間得到鮮卑各部首領的認可,被推舉為鮮卑大人,成了鮮卑部族中的上層人物。

於是,軻比能也有資格參與對鮮卑最高首領位置的爭奪,想成為鮮卑霸主。首先,他殺死中部大人扶羅韓(極可能是檀石槐的兒子),吞併了其部眾,歸入他的麾下;隨後又通過手段,基本上控制了鮮卑三大部的中部諸部落。

軻比能雄起的時候,鮮卑人逐漸向原漢朝的沿邊各郡遷徙,鮮卑各部大體分裂成三個部落集團。

其一,以檀石槐孫子步度根為首的一部,擁眾數萬,據有雲中、雁門、北地、代郡等地;

其二,以槐石槐任命的“東部大人”素利、厥機、彌加等人控制的各部,分佈在遼西、右北平、漁陽一帶;其三便是軻比能所部,擁眾十餘萬,據有代郡、上谷等地。


諸葛亮曾邀請軻比能夾擊曹魏,軻比能是何人?是怎麼死的?


其時,一代梟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迫使漢獻帝下詔廢除雲中、五原、朔方、定襄等郡。後來又把這些郡民僑遷到山西一帶,使得塞外這一廣闊的地區出現權力真空,成了中原王朝的棄地。

軻比能恰恰利用這一時期,憑藉兵盛馬疾,兼併了鮮卑一些小部落,擴展實力,又接納逃到他這裡的漢人,佔據了雲中、五原等地,擁了自雲中、五原以東直達遼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建立了鮮卑庭,成了草原上的一個小王朝。

回眸東漢末,天下大亂,軍閥混戰,無論是中原漢地還是北方草原,大大小小的統兵者都在彼此角逐。當軻比能在鮮卑部族中嶄露頭角的時候,曹操也已經在北方割據混戰的群雄中勝出,官渡之戰戰勝了北方最強大的對手袁紹,初步統一了北方,更是以漢獻帝的名譽號令天下。

其時,與鮮卑有著血緣關係的烏桓人在遼東、遼西、右北平三個郡結成聯盟,是為“三郡烏桓”。


諸葛亮曾邀請軻比能夾擊曹魏,軻比能是何人?是怎麼死的?

(袁紹)

這烏桓人最早與北方的袁紹集團關係密切,曾經幫助袁紹擊敗對手公孫瓚。

袁紹去世後,又收留被曹操追殺的袁紹兒子袁尚。

頗有戰略眼光的曹操知道袁紹殘部逃入烏桓這是隱患,不顧眾謀士的勸阻,親自率軍果斷出兵,一鼓作氣收拾了三郡烏桓與袁紹的餘是。黨,並且把投降的烏桓人改編成麾下的鐵騎,率領這些能征慣戰的烏桓人進入中原地區作戰,成了曹操縱橫天下的得力助手,屢立戰功,史稱“三郡烏丸(桓)為天下名騎”。

然而,這些烏桓人再也沒有回到他們的故土,西拉沐淪與老哈河流域,也把這片廣闊又肥沃的草原,完全留給逐漸南來的鮮卑人。那些散落在草原之上的烏桓餘部也紛紛加入鮮卑的行列,也壯大了鮮卑的雄起,實力大增。


諸葛亮曾邀請軻比能夾擊曹魏,軻比能是何人?是怎麼死的?


二、草原上的梟雄

處於亂世的軻比能,一開始他的主要對手是處於西邊的鮮卑步度根集團,因為步度根是檀石槐的孫子,在鮮卑人中擁有一定的號召力,只有擊敗步度根,才會統一鮮卑各部,具備正統的地位。

其實此時的步度根已是落日餘暉,無論是個人能力也好,還是所統領的部眾也好,都不如軻比能。

面對軻比能的步步進逼,步度根要想渡過危機,必須尋求後援,於是,退保雁門一帶的步度根向新興的曹魏政權示好,主動歸附,以便利用曹魏的強大勢力牽制軻比能,同時,步度根對軻比能手下進行拉攏,暗中派人去見他的侄子洩歸泥,告訴他:“你的父親扶羅韓就是被軻比能所殺,你與軻比能有不共戴天之仇,你怎麼能不想著為父報仇,反而在殺父仇人手下效力呢。別看軻比能現在對你蠻不錯,暗地裡卻找機會對你下手。你還是回到我這裡來吧,我們是骨肉至親呀!”


諸葛亮曾邀請軻比能夾擊曹魏,軻比能是何人?是怎麼死的?


洩歸泥聽了,便率所部脫離了軻比能,投奔步度根,削弱了軻比能的實力。

聰明的軻比能馬上意識到那裡出了問題,當鮮卑內部紛爭,藉助外力打擊競爭對手十分重要,於是,機敏的軻比能立馬向曹魏政權靠攏,派出使者給曹魏政權進貢臣服,並接受曹魏賜給他的“附義王”的封號來穩定自己在草原的地位與佔領區的統制。

為了贏得他與步度根爭權,得到曹魏的支持,起碼保持中立,軻比能主動把流落到鮮卑中的兩千餘戶漢族送回代郡與上谷郡,還上書曹魏治理邊境的輔國將軍鮮于輔,自稱“我夷狄雖不知禮義,兄弟子孫受天子印綬,牛馬尚知美水草,況我有人心邪。”

軻比能言辭恭順,表現出徹底臣服聽命的樣子,要求與曹魏和平共處。

曹魏政權為了北方邊境的安寧,也明令邊將對軻比能採取懷柔政策,讓雙方的軍事衝突減少許多。

軻比能還積極與曹魏互市貿易,曾經親自率手下的將領等三千餘人,趕著牲畜七萬餘頭前來與曹魏貿易,也給軻比能所部帶來巨大利益。


諸葛亮曾邀請軻比能夾擊曹魏,軻比能是何人?是怎麼死的?

(曹操)

這種農牧互補經濟,令軻比能得到許多草原緊缺的物資,壯大了實力。

隨著與曹魏政權的接觸,聰明的軻比能學到許多東西,開始接受漢文化的影響,吸收採用統治經驗與智慧,學會權術與用詐,讓他明白,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是用武力來解決的。

當他與步度根相互廝殺爭鬥,都希望得到曹魏支持,而曹魏恰恰不希望他們一方獨大,兩雄相爭,對於曹魏而言,最好讓他們兩敗俱傷,誰也不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獲利的只能是曹魏政權。

軻比能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主動向步度根求和,曉以利弊,表示盡棄恩怨,雙方聯手來對付共同的敵人,條件是讓步度根擺脫曹魏幷州刺史對他的控制,北上返回草原。並且保證絕不允許任何人傷害步度根,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軻比能主動向步度根提出聯姻的請求,讓步度根看到誠意。

步度根欣然率部離開幷州北上,幷州方面聞知,派將領蘇尚、董弼等人率部隊攔擊,軻比能親統一萬鐵騎接應步度根,在樓煩一帶大勝曹魏兵馬,擊斬蘇尚等人,幾乎全殲曹魏的兵馬。


諸葛亮曾邀請軻比能夾擊曹魏,軻比能是何人?是怎麼死的?


軻比能恰是利用自己的智慧與眼光,與步度根化干戈為玉帛,讓步度根轉而擁戴他,讓軻比能擁有了當年檀石槐鮮卑三部的中部與西部,成了繼檀石槐之後的鮮卑梟雄,但他最終沒能統一鮮卑的全部。

佔據西拉沐淪河與老哈河流域的鮮卑東部,諸大人(首領)從骨子裡看不起軻比能,不會聽命軻比能,雖然這些人各方面能力不如軻比能,但他們是檀石槐任命的大人,自認地位比軻比能這個“小種鮮卑”地位高,他沒資格領導他們。

雄心勃勃的軻比能對於這些傲慢的東部大人,恩威並重,軟硬兼施,但都未能令其就範,反而讓雙方的矛盾日漸激化,最後用武力來解決。

軻比能打仗有一套,驍勇善戰,但東部大人的部眾人數佔優,雙方是半斤八兩,旗鼓相當,互有勝負,處於膠著狀態。


諸葛亮曾邀請軻比能夾擊曹魏,軻比能是何人?是怎麼死的?


三、軻比能死於暗殺

當軻比能與鮮卑東部大人相持不下的時候,中原也步入三國時代,經歷東漢末年的群雄紛爭,相互兼併,最終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相對薄弱的蜀與吳達成聯盟,共同對付強大的魏國,蜀國的丞相諸葛亮更是以北伐為目標,一次次興兵。

曹魏政權面對蜀、吳的壓力,更不希望自己的北方有一個強大的鮮卑部落集團,給他們造成危險,所以必須瓦解軻比能的興起,任命熟悉鮮卑情況的大將牽招為雁門太守,對鮮卑各部採取分化離間的策略,充分利用軻比能與步度根的矛盾,唆使步度根乘軻比能與東部大人混戰之時,找機會襲殺軻比能,誰能這步度根採取行動時,僅僅殺了軻比能的弟弟苴羅侯,這下讓軻比能與步度根反目。

可以說這曹魏的策略是對頭的,對於北方的彪悍的鮮卑各部,曹魏已經沒能力徹底消滅,懷柔政策來安撫鮮卑,又不能讓一家獨大,東部鮮卑大人素利、彌加早就歸附,被封為歸義王,名譽上是曹魏的屬民。


諸葛亮曾邀請軻比能夾擊曹魏,軻比能是何人?是怎麼死的?


軻比能進攻素利等人,分明是與曹魏叫板,但現實情況是曹魏面對蜀、吳的壓力,已經無力出兵,但又不能坐視不顧。

到了公元228年,東部大人素利死了,由於其子尚幼,曹魏便封素利的弟弟成律為王,統領其眾,來抗衡軻比能。

軻比能一時間處於兩難境界,不想與曹魏撕破臉,希望曹魏保持中立,所以討好曹魏政權。

公元231年4月,軻比能率領統轄下的丁零大人兒禪等人到幽州(今北京),向曹魏進獻名馬,以緩解與曹魏的關係,也表達了自己不與曹魏為敵。但隨後發生的一件偶然事件,讓軻比能徹底改變了想法。

蜀漢丞相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諸葛亮遣使到鮮卑,邀請軻比能與蜀國聯合,夾擊曹魏。


諸葛亮曾邀請軻比能夾擊曹魏,軻比能是何人?是怎麼死的?

(諸葛亮聯合軻比能夾擊曹魏)

軻比能似乎看到曙光,痛快地答應了,這應該是一個壯大的機會,他招集部眾,親率精銳部隊進兵到北地郡石城(今甘肅皋蘭一帶),準備與諸葛亮聯手夾擊魏軍,這消息傳來,讓曹魏政權十分震驚。

然而,風雲莫測,當軻比能準備大幹一場的時代,北伐的蜀軍因為斷糧退兵了,軻比能得到消息,無奈回到草原,這事一下引起曹魏的重視。

曹魏上層深刻地意識到,這個軻比能是一個潛在的威脅。雖然這次因蜀軍斷糧,讓曹魏僥倖逃過一劫,但說不上那天,這個軻比能還會與蜀國聯手出兵,對曹魏大舉進攻。於是,乘蜀與吳都沒有動靜的時候,魏明帝命令鎮守北方的大將牽招出兵解決軻比能勢力。

現實情況是,此時的軻比能已經十分強大,號稱控弦之士十餘萬人,也就是說有十餘萬軍隊,並且一旦戰事興起,鮮卑人全民皆兵,憑藉牽招手下的那點人馬,就是曹魏派出援軍,也不可能一擊致勝,萬一戰事拖下去,會給蜀與吳帶來可乘之機,一旦陷入兩線或三線作戰,後果不堪設想。


諸葛亮曾邀請軻比能夾擊曹魏,軻比能是何人?是怎麼死的?

(諸葛亮與劉禪)

牽招權衡利弊,並沒有發兵征討,經過反覆考慮,決定採取幽州刺史王雄的方案,派刺客韓龍出塞暗殺軻比能。

公元235年,韓龍出塞暗殺得手,一代梟雄軻比能遇刺身亡。

有關韓龍是如何刺殺成功的,史書上沒有留下任何記載。而軻比能被殺,其部由其弟代領,草原上的鮮卑各部沒有了軻比能這樣的人物,也就失去了對曹魏的威脅,鮮卑各部各自發展,難以形成氣候。


諸葛亮曾邀請軻比能夾擊曹魏,軻比能是何人?是怎麼死的?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