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寫作成功祕訣:吾日三省吾身

  很多作者常常感到疑惑,為什自己SCI的投稿經驗不少,但還是屢戰屢敗頻頻受挫?其中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其實,任何一件事在成功之前,我們都必須清楚為什麼而做?怎樣做?以及如何最大化成功的途徑有哪些?這些才是成功的基石,而SCI寫作也不例外。

  不管是對於多次受挫的作者還是首次投稿的經驗小白,想要SCI之路更順遂,我們在開始前不如就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理清思路,剷除障礙,更好地完成自身的科研之路。

SCI寫作成功秘訣:吾日三省吾身

  寫什麼?

  好的選題內容是成敗的基石

  寫什麼內容,即選則的研究課題是什麼。

  1.選題的基本原則

  在選題時,首先要以滿足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的需要為原則。這一原則既體現了科學研究的目的性,又體現了科研課題的社會作用和科學價值。

  2.選題要有科學的事實根據和科學的理論根據

  科學性原則體現了科學研究必須事實求是的基本精神。

  3.選題要落到實處解決問題

  課題結果是否能夠應用到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中,能否解決什麼實際問題,有多大的科研價值或能帶來多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等。

  4.保持選題先進性

  論文選題先進性是保證其科研有領先地位,論文觀點有創新的前提。科研選題前要充分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確認是否已經有人從事過這方面的研究,進展到什麼程度,自己的研究思路或成果有什麼創新之處,要避免重複。

  5.選題時要立足創新思維

  平時積累經驗,廣泛閱讀前沿論文,抓住瞬間的靈感。必要時可以求助於導師或前輩幫助判斷。創新性既可表現為理論硯點、概念的創新,又可以表現為技術方法上的創新以及應用領域的創新等。

  最後,在選擇課題時,還要根據自己實際具備的和經過努力可以具備的條件來選擇課題。可行性原則體現了選題的條件性。

  投什麼?

  選刊是成功發表的加速器

  1、瞭解所選SCI期刊的辦刊宗旨和範圍

  只有自己的論文主題跟所選期刊的辦刊宗旨和範圍相符,才有被接受刊發的可能,否則,即使你的論文創新點再好,論文寫的再完美,結果也只能是拒稿。另外,如果你的論文信息交叉了幾個學科的研究領域,則可以有多種選擇。查看投稿論文是否在期刊的收稿範圍內多通過瀏覽其期刊網站主頁的方式,可以通過查看Aim & Scope,或者Introduction to Author部分。

  2、準確定位自己的文章,選擇恰當期刊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夠在影響因子高的期刊上發表,因為期刊的影響因子越大,如果被接受,說明自己的文章水平越高,影響力也就越大,但是首先要對自己的文章有個準確的定位,只有選擇與自己文章定位相符的期刊,發表的可能性才會更大。

  3、注意所選SCI期刊是否收費

  費用包括版面費、彩色圖片印刷費。

  4、明確所選SCI期刊的審稿週期

  一篇文章從投稿到刊發,不同的期刊,所需要的時間不同。如果你的文章需要在短期內見刊,那就需要選擇一個週期短的期刊。大部分發表的SCI論文首頁的作者單位下,都註明了稿件的投稿日期(received date)、修改日期(revised date)和文章最終被接納的日期(accepted date),我們可以根據這部分內容判斷自己的文章在這本期刊上發表需要多長時間。

  5、確定所選期刊是否在自己單位的統計源內

  許多人發表論文是為了評職稱,而單位內都有規定的有效期刊,這種情況下,一定要確定自己所選的期刊在自己單位的統計源內,以免辛苦發表的論文得不到單位的認可。

  準備什麼?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我們常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SCI寫作的前期準備也是一個大量積累的過程。

  在寫作SCI之前,你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閱讀大量的相關的文獻的時候,要十分關注自己領域的主流雜誌的最新文章動向。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要學習別人的語言,別人的結果,可以模仿,寫作都是從模仿開始的。需要了解準備投稿的雜誌的風格。

  切忌從頭到尾的當閱讀理解看!除非是非常接近的論文。我就習慣根據關鍵詞上百篇的下載,然後逐個瀏覽人家的圖片,這樣總能找到和自己的某部分掛上鉤。特別是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如果缺少哪個理論,你可以大量下載文章去查找,其他領域的也要看,別指望和你很接近的理論,否則你的研究就沒有價值了。

  1. 確定課題是首要步驟

  確定選題是當務之急,在確定了選題後,經過導師的指導,同行的啟發,再去選擇文獻,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確目標,有的放矢。

  2. 確定文獻不同層次的要求標準

  一個具體的科研課題,相關醫學論文文獻參照研究方向、研究領域、研究課題來確定。看文獻時要分清屬於哪個層次,以此確定對其掌握才程度。研究方向層次的文獻只需要一般涉及,基礎知識,學科水準,瞭解當前重大進展與趨勢,進而達到專業人員水平;研究領域層次的文獻則需要了解焦點與熱點,爭取達到專家水平;研究課題層次的文獻務必要全面,全面瞭解歷史、現狀、展望、主要方法、手段,專家水平要求高。

  3. 按照廣義文獻形式進行閱讀

  教科書、專著、會議摘要彙編、期刊、網頁、甚至ppt文件都可以作為廣義文獻進行閱讀。比如要了解免疫應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書;要參考大鼠腦立體定位圖譜,最好是看專著;要知道最新進展,最好是查閱期刊;要了解別人的研究動向,最好是參會或看會議論文彙編。

  4. 按照對文獻的熟悉程度,採用不同的閱讀方式

  對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選擇正確的閱讀方式。新手學習式閱讀,需要逐字逐句,從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點做起。最初的十幾、幾十篇要精讀,精華的幾篇要熟悉到誦讀的程度。老手搜索式閱讀,要迅速提取關鍵信息,把握思路,一目十行式閱讀。高手批判式閱讀,不浮於問題表面,更深層次剖析問題。總之,新手要穩,老手要準,高手要狠。

  5. 不只是簡單大量閱讀,還要多思考發現問題

  並解決問題,而且看文獻也要重視實驗證據的強度。

  發現矛盾,是第一步;找出異同,是第二步;思考解決,是第三步。從相互矛盾的結論推導中發現矛盾的根源,拋開思維定勢,從原始的科學問題出發,“無招勝有招”,爭取超越到另外一種境界。

SCI寫作成功秘訣:吾日三省吾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