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房企正在被“有質量的增長”給誤導!


今年房地產會是怎樣一個市場?誰也無法下定論。


疫情還未消退,維權已經開始!但有一點,得罪消費者的地產商日子越來越難過。


“有質量的增長”或許是毒藥,讓一些房企正在喪失品牌,離消費者越來越遠!


不少房企正在被“有質量的增長”給誤導!

▲圖為3月底業主聚集綠城沁園門前維權

01


近期,杭州綠城沁園項目在3月底遭受業主維權。外立面雙腰線消失,鋁板凹凸不平。1.8米的寬陽臺縮水為只有1.35米。這一“傑作”被網民笑稱為把西湖搬上了牆。


不少房企正在被“有質量的增長”給誤導!

▲圖為綠城沁園的鋁板外立面,醜的有勇氣!


張亞東接任綠城新任總裁以來,曾直言“過去的綠城是偏科的特長生”。但自從宋衛平退出,人們不禁感嘆:綠城已不是以前的綠城。綠城的產品信仰逐漸在喪失。

近期諸多上市房企發佈業績會,好多房企都在提“有質量的增長”,但黃太陽卻未看到帶有用戶視角的提出“有質量的建房”。


在個體意識崛起的時代,成就用戶的企業,才會成就自己。


這是企業價值觀的選擇。


然而好多房企,都被“有質量的增長”給誤導了。在選擇供應商時,僅僅只是關注成本,缺乏用戶視角的產品選型,得罪消費者就是自我砸飯碗。


網絡上關於綠城的質問“綠城,還是哪個綠城嗎?”

不少房企正在被“有質量的增長”給誤導!


毫無疑問,一代老闆一代供應商。

張亞東的思路走規模化路線,業績發佈會上,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張亞東絲毫沒有掩飾對規模的追求,“綠城正在制定五年發展規劃,預計到2025年衝擊5000億元的銷售目標”。

02

“有質量的增長”是企業的財務指標,但對於小業主們而言,恐怕更關心的是一家三代辛苦攢下來的血汗錢,開發商要“如何有質量的建好房?”


“擴規模、提人效、降負債、增利潤”,這是房企有質量增長的四大策略。

“房地產企業間的競爭已是供應鏈的競爭”,這句話已經成為了行業普遍共識,但在理解與執行層面存在極大的偏差。

如果僅把“強有力的供應鏈”理解為低成本、能墊資,通過壓榨上游的利潤實現自我的有質量增長,這樣的供應鏈必定是不牢固的。

同樣,不要試圖通過管理,依託對供應商的評估來實現供應鏈質量的提升。任何優秀的、偉大的企業一定不是通過高壓的管理考核實現的。諸如我們今天看到的谷歌、亞馬遜,均是依託於以“為用戶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靠的是文化感召力形成生態的凝聚力。

從2004年至今,萬科是唯一一家持續穩定保持行業TOP3的位置的房企,這底層的核心邏輯在於萬科的價值觀要打造為“受人尊敬的企業”,只有在這樣的價值觀之下,才會吸引同頻的合作伙伴長期走下去。

再次強調,好的供應商一定不是管出來的,而是選出來的。

優秀的供應商,從價值觀底層就注重產品質量,注重聲譽與口碑,他們一直以來都是崇尚長期主義。

03

優秀的供應商應該是何種狀態?

在黃太陽看來,就要做到三個方面:堅守標準、死磕精神、專業賦能。

我們繼續以外立面為例。

我們來看看宋衛平時代的綠城集團戰略合作供應商——宇畫,一直堅守品質為先的經營理念,公司專攻特色高仿石漆領域,產品定位一直以來把外立面幹掛系統作為自己的競爭對手,通過大量的技術研發,在仿幹掛石材和仿幹掛鋁板系統一一突破。

同時,宇畫堅信好的塗料產品一定要搭配優質的施工,所以在篩選配套施工商方面也是極為的嚴格。公司不求在市場上的佔有率,也從不和所謂的一線品牌競爭,就是靠一個個精品的案例實績說話。

我們來看看宇畫用塗料做的仿幹掛石材和仿幹掛鋁板的實際案例效果:


不少房企正在被“有質量的增長”給誤導!

▲宇畫仿石灰石塗料在綠城項目實際應用效果


不少房企正在被“有質量的增長”給誤導!

▲宇畫在建工程:仿幹掛石材和仿鋁板實際效果


不少房企正在被“有質量的增長”給誤導!

▲宇畫已完工項目:防幹掛石材和仿鋁板近照

這些用塗料做的外立面,相比被客戶維權的綠城沁園使用純幹掛系統,效果不知道要好出多少倍,成本僅僅是幹掛系統的1/5~1/6。

綠城沁園項目外立面造價成本這麼高,但卻還被客戶維權,責任誰之過?

只能說,作為產品選型的採購責任人,一是沒有做到合理的成本優化;二是沒有深入市場挑選優質的供應商。造成質量投訴,一鍋的亂攤子丟給了公司,接下來損失的豈止是維修費,綠城多年打造的形象商譽不知要被貶值多少。

04

得供應鏈者,得天下!

今年315有一組數據,15%的房企存在因為質量的訴訟官司,主要表現在採購的產品選型問題。

在追求“有質量的增長”道路上,房企要在財務指標與產品指標兩手都要硬。不是供應商不夠好,而是我們在產品質量的意識上還不夠強。如果甲方真在的品質上動真格,恐怕還真沒有做不好的供應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