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语言平淡却寓情于景、感人至深,真该读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语言平淡却寓情于景、感人至深,真该读读

原野上郁郁葱葱的青草,每年都有枯黄的时候,任凭野火焚烧也不会灭绝,春风吹过,又会蓬勃生长,生机盎然。远处古老的驿道被芳草淹没,翠绿一直延伸到远方的荒城,又要送游子远去,萋萋芳草满载我的离情。

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语言平淡却寓情于景、感人至深,真该读读

濡沫读诗:寓情于景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诗人总是喜欢把自己或悲或喜的情绪依托在一些景物身上,先对景物进行描写,委婉表达心中的情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语言平淡却寓情于景、感人至深,真该读读

这是一首应考诗,“赋得”是由于科举考场的规矩,而草与别情自《楚辞》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便已经结缘,诗人通过对草的描写表达与友人间的离别之情。

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语言平淡却寓情于景、感人至深,真该读读

前两句看似平常,实则抓住了“古原草”生命力的旺盛以及野草春荣秋枯的特点,接下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点明了野草生命力的顽强,是上面“荣枯”的发展。

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语言平淡却寓情于景、感人至深,真该读读

五六句写远景,“侵”、“接”二字描绘野草相连、无边无际的景象,写出野草接连天城的壮阔,引出“送别”的题意,最后两句更是直击主题,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

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语言平淡却寓情于景、感人至深,真该读读

这首诗看似平凡,语言平淡,实际上写法寓情于景,情感感人至深,被称为白居易的成名之作是当之无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