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草原(紅原、若爾蓋、甘南之行一)


在暑假之前,朋友們問我有什麼安排?這可用不著想,每年的六月和七月是草原最美的季節,當然是走草原。在成都守著川西北高寒草原,可謂是得天獨厚。

和以前一樣,每次出行都要做足功課。接近四川一半面積的阿壩、甘孜自治州有著大片的草原,去年去翻越雀兒山走過了甘孜的草原,今年準備走紅原草原、若爾蓋草原,再進入甘肅的甘南草原,最終到達甘南桑科,造訪藏區第一大黃教寺院拉卜楞寺。在回程準備返回若爾蓋和紅原走馬爾康和丹巴,經過大渡河峽谷,從瀘定、雅安回成都,預計要2-3周,爭取在8月初草原的雨季來臨的時候回家。

本來計劃買一輛新摩托走草原,結果在成都公安綜合信息網一查我有一輛十多年前賣掉的摩托車沒有過戶,已經到了強制報廢期限,趕快到車管所申請消戶,不然以後休想買新車。要是買了新車必須先老車消戶,還要買購置稅、買保險上牌證和跑磨合。看來已經來不及了,還是騎跟我多年走川藏青藏的老馬,花點時間維護好上路算了。冬泳友阿杜兄也給老婆請了假維護好了他的金城鈴木摩托。川大的廖老師走不成了,他昨晚來電話說他老婆因吹空調感冒發燒,他今年只有在家照顧生病的老婆了。我的車還要帶著放假的兒子,去年他在家守屋過夏天熱慘了,今年他堅決不在家過夏天了。我們分配了各自的任務,我負責帶路、氣象觀測和行車安全、阿杜負責聯繫住宿和民族地區的交流、兒子負責財務記賬。計劃7月22日上午在郫縣匯合後兩車三人一起上路。

看草原(紅原、若爾蓋、甘南之行一)

確定了路線,總路程約二千一百多公里,按每人每公里0.50元準備旅途經費,以防萬一再帶上一張銀行卡,裝備和攜帶的給養和以前走川藏差不多,但睡袋就不必帶了。最艱難的路段是經常塌方斷路的213國道,7月初汶川羅圈灣塌方斷路了十多天,是我們到紅原草原的必經之路,最近剛修通,夏季常有雨水造成塌方,我們密切注意氣象和道路情況,趕在下一次降雨之前抓緊時間出發。

看草原(紅原、若爾蓋、甘南之行一)

結果21日晚上一次雷陣雨,213國道羅圈灣和徹底關隧道又被泥石流沖斷,我們推遲一天,於23日出發。從風雲二號氣象衛星雲圖觀測,基本上7月下旬沒有不利的天氣過程了。建議大家以後直接進入國家氣象局網站看衛星雲圖,只要有北下的冷空氣和向東移的暖溼氣流匯合就有降雨過程,從衛星雲圖的氣流動畫就可以估計十來天的天氣趨勢,以往我做功課基本無誤,要是聽天氣預報常有誤報的。

看草原(紅原、若爾蓋、甘南之行一)

經過都江堰路徑紫平鋪水庫,這裡要游泳是很舒服的,可惜我們要趕路,反正這裡離成都很近,以後週末想下水了就來遊個舒服。

經過映秀抗震紀念碑,比較順利地通過了塌方剛修通的羅圈灣便道和徹底關隧道,那裡在實行單向通行交通管制,只是摩托車沒有限制通行。當晚我們在理縣縣城晚飯和住宿。

看草原(紅原、若爾蓋、甘南之行一)

路過震後改建的米亞羅鎮,在鎮上小息吃了午飯。以後深秋時節還是可以來看紅葉,只是附近的夾壁鄉修了水電站,原來在雜谷腦河邊的老楓樹已經不在了,很可惜,我原來拍攝的米亞羅紅葉已經是絕版了。

看草原(紅原、若爾蓋、甘南之行一)

過了鷓鴣山隧道,快走出高山峽谷地帶了。

看草原(紅原、若爾蓋、甘南之行一)

峽谷裡的野花。

看草原(紅原、若爾蓋、甘南之行一)

連續的彎道過後上了查針樑子,海拔也升至3700米。樑子以南是長江水系,以北是黃河水系。

看草原(紅原、若爾蓋、甘南之行一)

查針樑子埡口是長江和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過了埡口就算是進入草原地帶了。這條路對於走過川藏青藏的人來說算是小菜,輕鬆翻過了查針樑子,以後的草原公路可以吹著口哨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