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90載,三代兒郎上疆場 如今山村變了樣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關東軍佔領了東北。同年11月23日,一個女嬰在湘西保靖縣碗米坡鎮柳樹坪村(原拔茅鄉砣碑村)呱呱落地,儘管戰火紛飛,她的父母卻特別珍愛這個孩子的到來,取名王光珍。

柳樹坪是一個水養的村落。“上接巴蜀天府,下達洞庭長江”,通衢萬年的“南方絲綢之路”酉水河沿村而過,滋養了兩岸奔波的商賈名流販夫走卒……

“父親修船拉縴、母親散糧背腳,千辛萬苦把我幾兄妹拉扯大。”如今已是90高齡的王光珍回憶往事,歷歷在目。王光珍有兄妹七人,田無角、土無邊,家貧如洗,為了養活一大家人,父親赤腳行在卵石上拉縴,古銅色膊子勒著一道道繩印。她也會傻傻地問,爹,為什麼保長家有地,我們家沒有?面對女兒的疑問,這個生活在亂世最底層的縴夫無言以對。

1950年3月,經媒人介紹,20歲出頭的王光珍同意了同村男青年張水貴求親。“天上無雷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老人說和張水貴沒經過自由戀愛,卻看上了他,這一眼,就是滿滿當當的一輩子。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張水貴入伍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

一艘木船安靜地躺在70年前的砣碑碼頭。王光珍解開纜繩,划著船槳,槳片子打在水面,就像拍打她的心,至今她仍未能忘記張水貴的背影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軍歌一起消失遠方的情形。她嘆道,今年是抗美援朝70週年,孩子他爹前年去世,卻等不到這一天了,淚水爬上她的雙眼。

在湘西,傳唱著一首《馬桑樹兒搭燈臺》的民歌,像極了倆人之間的愛與情。

(男)馬桑樹兒搭燈臺,

寫封的書信與姐帶,

郎去當兵姐在家,

我三五兩年不得來,

你個兒移花別處栽。

(女)馬桑樹兒搭燈臺,

寫封的書信與郎帶,

你一年不來我一年等,

你兩年不來我兩年挨,

鑰匙的不到鎖不開……

1952年底,全國土改基本完成,3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而這一年,王光珍家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她喜極而泣,一夜沒睡著,心想著種幾畝稻子和玉米,種兩畦青菜蘿蔔,再餵養一群雞鴨,這就是理想中美美的田園生活了。

張水貴從朝鮮戰場退伍回家後,倆人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1955年,王光珍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個在舊社會吃盡苦頭的女子,激動地流下了眼淚,共產黨是人民的選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現在幸福的生活。

她曾在砣碑大隊擔任過四個多月的大隊書記,因為沒有文化,王光珍辭去書記職務,主動去擔任婦女主任,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的時光。

“村裡的大物小事,鄰里糾紛,她都出面解決。哪個孩子叫什麼名字,哪一年出生,她也記得清清楚楚。老太太是我們的開心果,沒人不喜歡她。”柳樹坪村書記賈祖東介紹。

王光珍有四個兒女,老大張民忠63歲,退休教師。老二張明友60歲,退伍老兵。老三張明玉56歲,柳樹坪村婦女專幹,中共黨員。老四張明翠52歲,也嫁在柳樹坪村。

1978年,18歲的張明友去遼寧當兵,王光珍坐船送他到保靖縣人民武裝部,看著接兵車走遠她才戀戀不捨回家,心裡縱有千般不捨,但兒子保家衛國,老人內心釋然!

2007年,張明友的兒子張濤應徵入伍,彼時,酉水全境通航早已成為歷史。王光珍乘坐班車送孫兒去當兵,一路群山環抱,令她感概萬千。王光珍說:“張濤在部隊勤學苦練,敢闖敢拼,還入了黨。如今我家三代軍人,三代黨員,我心裡高興!”

“鐵龍磨溝來得快,牯牛爬上拔茅寨,拔茅寨,觀音巖,順崗波浪湧起來,順崗上去雅魚灘,隆頭坐得是一片山……”遠去的船工號子,王光珍還記憶猶新。過去,從柳樹坪要跋涉三兩個小時的水路才能抵達保靖縣城。隨著遷清公路的拉通,現在,到保靖縣城只要20分鐘左右。

路通,人就通。人通,經濟就通。四十來年,柳樹坪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棟棟漂亮的鄉居,一畦畦綠油油的辣椒地……掩映在綠樹環抱中。

山村鉅變樂壞了王光珍。

“我娘吃了沒文化的虧,她把我們四兄妹都盤到初中以上。在她的培養下我成為村裡的婦女專幹,還是互助五興小組的組長,她時常諄諄教導,要在黨建引領下,幫助大家搞好工作。”張明玉說。

王光珍雖然不識一字,但記性好,“學習互助興思想、生產互助興產業、鄉風互助興文明、鄰里互助興和諧、綠色互助興家園”,王光珍能倒背如流。

2014年,柳樹坪村的大豔顧清亞、二豔顧清豔、三豔顧園成立了保靖縣二豔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吸納了43戶建檔立卡戶入社。湘西州庫區移民事務中心駐柳樹坪村第一書記彭繼勤說:“近年來,工作隊對保靖二豔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大力支持,其中建設蔬菜大棚6000平方米,投資50萬元;投入灌溉設施蓄水池2個,引水管200米,投資30萬元;投入種子肥料款30萬元。我們來這裡,就是要讓這個重點移民村打個翻身變個樣!”

目前,二豔蔬菜合作社帶動了全縣10個鄉鎮170餘戶建檔立卡戶家庭積極參與辣椒種植,輻射湘黔鄂渝四省邊區,種植總面積突破3000餘畝,成為遠近聞名的“辣椒之鄉”。

老人的日子過得不錯,但依然鍾情土地,勞動不輟,這是她對土地最深情的誓言。

二豔蔬菜合作社的負責人顧園說:“老人好動,每天不是在去辣椒大棚的路上,就是在辣椒棚裡除草施肥。”

2020年2月29日,為了馳援武漢,柳樹坪的黨員微信群和村微信群下起了紅包雨。王光珍不會使用微信,她卻拄著木棍走進村委辦公室,從口袋摸出一百元說:“我是一個有65年黨齡的共產黨員,不愁吃不愁穿,武漢遭了災,也要為他們盡一點力。”

芳華90年,時光流水。

王光珍用愛和善良書寫了一個山村女人的傳奇。

(民生網:方君才 唐啟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