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聊聊古代的定情信物

對於現代人而言,除了結婚時必不可少的“一顆永流傳”的鑽石,幾乎不再會收到定情信物。物件的意義變得輕飄飄,我們很少會用物件來許諾自己的真心。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聊聊古代的定情信物

而在古代,古人送物件往往是嚴肅而慎重。中國人生性含蓄保守,但在定情物上反而顯得浪漫隨性。一旦定情信物送出,也意味將自己的真心和盤托出。

那麼,古代人的定情信物都有哪些呢?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綰臂雙金環”指的是臂釧,又稱纏臂金,這是一種我國古代女性的纏繞於臂的裝飾,是用金銀帶條盤繞成螺旋圈狀,所盤圈數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而纏臂金的奧妙之處,在於戴上之後無論從什麼角度去看,所見都為數道圓環,而相互不關聯,宛如佩戴著幾個手鐲般美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聊聊古代的定情信物

纏臂金

蘇東坡《寒具》詩雖然是寫一種叫饊子的食物,但詩中“夜來春睡濃於酒,壓褊佳人纏臂金。”的句子更讓人聯想到一個戴著纏臂金的女子於濃睡未醒中,帶出幾許醉意的嫵媚,由此也可見臂釧為古代女性容色增輝的效果。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聊聊古代的定情信物

南宋女詞人朱淑真在她的《恨別》中寫道:

調朱弄粉總無心,瘦覺寒餘纏臂金。

別後大拼憔悴損,思情未抵此情深。

在理學禁錮日深的南宋,朱淑真是一位敢於衝破藩籬,熱烈追求個人幸福的女子,這首詩表達了她與戀人分別後肝腸欲斷的思念,思念使她日漸消瘦,憔悴,以至於纏臂金都鬆脫了。可惜她到底沒有見到她思念的人,因為她愛的人最終選擇了逃避,朱淑真只好寫下“待封一傷心淚、寄與南樓薄倖人。”後抑鬱而終。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用戒指定情的習俗在中國由來已久,南朝劉敬叔《異苑》中記載沛郡人秦樹在冢墓中與一女子婚合,臨別時,女泣曰:“與君一睹,後面無期,以指環一雙贈之,結置衣帶,相送出門,會面安可期, 見指環如見其人。”

指環之重躍然詩裡。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聊聊古代的定情信物

戒指

《全唐詩.與李章武贈答詩》的題解中註釋說,唐時,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相愛,臨別時王氏子婦贈李章武白玉指環,並贈詩道:

“捻指環,相思見環重相憶。願君永持玩,循環無終極”。

後來李章武再去華州,王氏子婦早已憂思而死,指環只是空留悵惘。宋李昉《太平廣記》裡說後來李章武與王氏子婦的靈魂神會於王氏宅中,這應該是人們對這場愛情結局的美好願望。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聊聊古代的定情信物

戒指

還有一點,我們也應該知道,就是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為戒指是定親或定情信物,所以這個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卻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我國女性用耳飾打扮自己的最早記錄見於《山海經》“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齒,穿耳以鎼”,《三國志》中諸葛恪說:“穿耳貫珠,蓋古尚也。”可知穿耳從三代時起至今不衰的時尚。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聊聊古代的定情信物

耳飾

耳飾又分為耳釘、耳璫、耳環、耳墜等樣式。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閒情偶記》裡將耳飾裡小巧簡潔的耳環稱為“丁香”,將繁複華麗的耳墜稱為“絡索”。他說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見耳環在古人審美觀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絲線纏成,多種香味濃烈中草藥細末裝入袋中。它的歷史由來已久,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作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聊聊古代的定情信物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一行人倉皇而逃,馬嵬坡六軍不發,唐玄宗犧牲了楊貴妃的生命,讓她獨自去承擔釀成國家戰亂的責任。楊貴妃被絞殺後,屍體被匆忙就地埋葬。待到收復西京以後,唐玄宗派人悄悄將她的遺體移葬。辦事宦官發現貴妃的遺體只剩下白骨一架,唯有臨死時佩戴在胸前的香囊還完好如昔,便把香囊取下覆命。垂垂老矣的太上皇唐玄宗見到香囊 睹物思人,當年驪山歌舞的歡樂宛在,伊人的濃愛只留下眼前的香囊!他把香囊裝入衣袖,不禁老淚縱橫。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聊聊古代的定情信物

香囊

後來詩人張祜感嘆此物此事,寫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詩:“蹙金妃子小花囊,銷耗胸前結舊香。誰為君王重解得,一生遺恨繫心腸。”

沒有人再能為唐玄宗解開這隻小小的香囊了,說不清楚是愛還是恨的情感,除了玉環誰人能解得開呢?

十里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形單影隻望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